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關於精品農產品的銷售

近來幫農友推薦農產精品的平台如過江之鲫,有很多人在做,且投入很多資源,但大多做的不是很如意,常讓當初“扶濟農友”的初衷鎩羽而歸。在此,我們提出淺見。
談到買車、買筆電、買3C產品、買….大家心中都有一些長久信任的品牌清單,那購買農產品時呢?您心中理想的品牌又是甚麼呢?
經營成功的品牌可將自有產品與市場上其他產品區明顯隔開來,並可讓消費者聯想到愉快的消費經驗或專業形象。工業或3C產品可被精準地定義其規範與性能,甚至基於良好的一致再現品質,經營者還可經營產品的品牌以增進其市場價值。
相對的,農產品的銷售就辛苦許多。肇因於生產過程中的天候、環境與技術等多重複雜因子的影響,農產品品質再現性質較差,產品質與量的標準差變異很大,即使有心,也不容易經營品牌。更何況當前還有很多經營者對於品牌觀念還是相當薄弱。
成立銷貨平台無疑是“想要幫農友一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終究還是要回歸經濟學原理的正常面,換言之,如何讓農友以環保又有效益的方法去生產“物有所值”的好產品是最重要的原則,因一時熱情或道德勸說的捧場性質之交易無法成為交易常態,消費者也恐有被當冤大頭的怨尤。
農產品與工業產品非常不同,面對生產過程的複雜不確定因子,產品的質與量呈現非常不穩定的變化,這些起伏變化非常不利於農產品品牌的經營,沒有品牌,農產品很不好賣,這也正是許多之前先進的銷售平台面對國產農產品時的無奈,最後還得賣些進口貨來支撐一下場面。
SUNKIST與KIWI是國外農產品品牌經營成功的案例,只要貼上SUNKIST或KIWI,什麼等級就是什麼品質,交易的雙方都很清楚產品的規範,不會有意外或驚嘆。
品牌不能只有精巧的網站、不能只有顯眼的招牌、不能只有用心設計的標示、不能只有動聽的口號,還需要有穩定的品質來做為品牌的靠山,這也是經營農產品牌最難的一面,但這絕不是做不到的事,而是需要投入很多技巧。
務農是攸關國民健康與國土安全的重要工作,絕不是走投無路的無奈選擇。在歐美日先進農業專業國家中,農民是黃金貴族;而目前台灣多數的農友則是相對較弱勢的族群,但現今有技術水準與品牌經營認知的台灣農民也可望逐漸脫離弱勢族群的社會階層。
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品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無非就是要爭取產品銷售的機會,然而大家都忙著在爭取機會,是不是該認真想一想,當機會真的來臨時,是不是真有實力並且準備好了?
延伸閱讀<進一步認識全營養作物>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文字方塊


 

何謂全營養作物?

作物自土壤吸收礦物質與水分,自葉片攝入二氧化碳,以陽光為能量行光合作用,合成全株所需的有機養分。這看似簡單且安靜的過程,讓許多科學家投入一輩子的精力去深究其中,而這也是我們這群土壤作物醫生每日忙碌的重心。我輩以科學為基礎,協助農友排除作物生產過程中所遭遇的逆境,精算並供應作物所需的無機養分與水分,給予最合適的生長環境與合適的生產負擔,視作物與其生長環境為一生態系並助之穩定平衡,幸福的事就發生了。時間一到,作物就會回報最甜美的果實與豐盛的產量。

花東地區的水稻胡麻葉枯病

水稻胡麻葉枯病近年來常見於花東地區。圖為99年4月20日在玉里所攝得的水稻田照片,罹患嚴重的水稻胡麻葉枯病,1月初插秧到今已超過90天,但生長進度慢得可憐,主要是因為該真菌性病害侵害稻葉,嚴重影響水稻光合作用之績效。不必贅言,後續肯定不會有令人滿意的收成。

具許多專家所言,該病發生於貧瘠土地,缺鉀、缺氮、缺矽就很容易發生。事實上,面對此病害,有土壤肥力改善需求時不能只聚焦於缺鉀、缺氮、缺矽等問題。

奠基於作物健康的病蟲害控制法

農產品的農藥殘毒肇因於不當使用的農藥,農民為了防制病蟲害不得不使用農藥,而這些農藥殘毒也會威脅人體健康。
有鑑於此,土壤作物醫生則推廣予農友另一種病蟲害防制法,這是一套相當有效又安全的病蟲害防制方法,並已廣泛應用在我們配合生產的農場中,且獲致非常良好的成效,完全不必擔心農藥殘毒的問題。
我們師法自然,了解自然的律動後,再讓我們的病蟲害防制作為融入其中,成為自然律動的一環。這些方法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尖端科技,只是我們比別人多花了一些心思去傾聽自然的聲音。

進一步認識全營養作物

1.全營養作物的介紹

一群熱愛土地並關心國民健康的農友與科學家組成了“土壤醫生”工作團隊。以具體可行的科學邏輯方法,排除作物生產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逆境;以土地與作物的需求為前提,回歸作物生長過程的正常面。如是的農產品即被定義為全營養作物。

2.力求完美的全營養作物









Why ?長不好、產量不好、品質不好、病蟲害嚴重、不結果、不開花、不好吃、不營養

注意!看到這張圖算您賺到了。
地球上所有植物長不好、產量不好、品質不好、病蟲害嚴重、不結果、不開花、不好吃、不營養……等頭痛問題,都可藉這張圖找到前後原委與解決答案。
植物體全身上下的各部分都可區分為無機養分、水分與有機養分等三大群的組成。
其中無機養分是由氮、磷、鉀、鈣、鎂、鐵、錳、硼、銅、鋅、鉬…等元素所組成,其來源不外乎是農友施肥、土壤母質風化、外來移入…等。台灣農地中最大比例的無機養分輸入當然是肥料的施用,因為,絕大多數的認知都相信,施肥越多,農作的產量與品質會越多。關於無機養分的認知有三重點。

作物的腸與胃


動物與人類自口腔攝入食物,經牙齒咀嚼成碎裂不完整狀態,接著這些碎裂不完整的食物則依循食道被送入胃中,準備接受多種消化酵素的分解。被消化酵素分解後的食物已成為“一團模糊”的漿狀物,續被送入小腸,多數的養分都是在小腸被吸收。小腸吸收養分過程完畢後,剩下的籽渣則再被送入大腸脫水後成為糞便而排出體外。動物與人類可藉上述過程把有機養分(諸如一碗飯、一口牛排)在30小時內轉成身體之所需。

牙齒不好、胃不好會造成消化不良;小腸功能不全則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利用率。在人體醫學上,有時會以胃繞道手術來切短小腸長度且縮減胃袋空間以達減肥目標。
植物就與動物有很大的不同,相信應該不曾有人見過可以一口一口地嚼食食物的植物吧!那植物所需的養分那裡來呢?這部分請參考的概要說明。
嚴格來說,造物者對植物也有等同於動物之牙齒、胃與小腸功能的安排。植物的牙齒與胃其實正是其根圈的微生物,而植物的小腸則是植物的根毛。所有外來的肥料,特別是有機型態的肥料如粕類、籽渣…等無法被植物小常直接吸收(因型態與空間的限制),需經過植
物胃(即根圈微生物相)的分解與消化才能變成型態較小且移動性較佳的可利用養分。

土壤酸鹼(pH)值對植物營養的影響

土壤酸鹼值對植物營養的影響可分下列方向討論
(1) 直接對土壤養分有效性的影響
如左圖所示,圖中橫條分別代表不同的作物所需養分之有效性。橫條越粗,代表有效性越高;橫條越細,代表有效性越低。有效性係指作物根系可順利吸取養分的可能性,我們可概由下式表示
有效性=(根系可順利吸取某養分的量/土壤中某養分的全量)
太高或太低的pH都會造成養分有效性下滑,在左圖中,我們可以得知在pH5.5-6.0時,所有的養分有最佳的有效性,這也是絕大多數植物喜歡的根系土壤酸鹼值。
很遺憾地,台灣農地常見極端的土壤pH,我們可預見這類土壤上的作物很可能生長不良。許多農民發現作物因根系吸收不佳而生長不良時,他們可能未明究竟而斷言作物缺肥,但很少有農民發現他們的作物根系早巳被埋在肥料堆中,無福消受主人所準備的滿漢全席。農民的付出無法換得豐收的喜悅,還造成了土壤與作物的負擔。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全營養古式烏龍推薦

我們在此向各位推薦南投竹山的恆誠有機教育生態農場,該農場由張恆誠先生與夫人所主持,而也由於夫妻倆的傻勁與熱忱,使之成為台灣有機業界相當老資格的農友,並為多所學校、驗證單位與農政單位的教育示範農場。在此我們不由地深刻感受到他們的辛苦,務農很忙,休息都來不急了,居然還得抽空去配合義工型態的教育示範活動。年輕氣盛時,兩人還常為了因經營有機茶園而經濟不穩定,吵的快要離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