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義診 albert7452@gmail.com
關於作物生長過程為一是非黑白的科學事件,所有結果都有導因。錯誤的資訊將誤導改善對策,未對症處理等同於浪費時間與資源。 為了讓更多有心的農友能體認農業操作中,依據科學的重要性,及全營養作物的美味,我們提供免費的線上或田間義診。程序上為先行於網路上討論與診斷,後續始為視狀況田間到診。 我們沒有國家的豐富資源與優渥薪酬,而且資源嚴重匱乏,因此,我們保有是否能實際田間到診的免責權利。田間義務到診也將視我們的行程而排定。
請記得給我們足夠的資訊,諸如品種、土壤或介質、所在鄉鎮、栽種時間、遠近微觀照片、病症、用肥量、用肥方法、肥料種類(N-P2O5-K2O)…等將更有助益於狀況的掌握。太過於簡要的大範圍問題恕不回應,非誠勿進。 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光臨與指教。有案例就留到上述e-mail吧。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又肥又油又韌的茶葉

每次看到茶葉罐的外包裝就想到一些八股文,大概不外乎本茶產於原始森林、土壤充滿有機質與礦物質、日夜溫差大、水質好、空氣佳、葉片厚韌、果膠質豐厚、最後一定還要有強調來自高海拔
不容置疑,這些八股文還是有它的影響力,至少購物頻道的講稿都照單全收了,不少購茶者也深信不疑。
我們不否認高海拔環境成就好茶的優勢條件,但我們呼籲大家也可以試著去了解低海拔茶葉的優勢與美味。
事實上我們見過不少高海拔的大魔湯(就是不好喝的茶),但它還是佔盡地利;我們也喝過不少來自低海拔(50-500公尺) 卻可以讓我們思念許久的好茶。很無奈的,這些低海拔茶還是得穿上高海拔的詮釋外衣,以滿足購茶人的期望,與腦袋裡的八股認知。
很多茶農朋友總以為樹齡超過十年以上的茶樹就是老茶樹,產量與品質日益低下,不具經營效益,最後只好砍掉重植。後續長不好,再砍掉、再重植;再長不好,再砍掉、再重植。這類案例都有一個很顯著的共通特色,即重植之後,茶樹的表現每況愈下,砍掉重植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到最後茶農朋友會說:地球暖化、空氣汙染、農藥肥料偷工減料理由讓茶越來越不好種。這種案例在中高低海拔的茶園隨手可見。
而我們也見過不少用心經營的茶園,即使茶樹樹齡已屆20-30歲,依然健壯,品質與產量也日益提升,不論海拔多少、地球暖化、空氣汙染,也與他們無關。中國百年以上高產量高品質的茶樹也不少。簡而言之,前述諸問題的癥結點不外乎是人為管理方式讓土壤劣化。
預支後代子孫的生活資源或壓榨土地以生產優質產品並不值得鼓勵與肯定,反而還須糾正與檢討。
文中照片為我們於和平鄉佳陽的古邁茶園(茶樹均齡16歲以上http://lishantea.com/ )所攝,那是在農曆年前的隆冬,我們上山巡視客戶田間狀況時所拍攝的,拍攝當時已屆黃昏,只好強制以閃燈捕光,各位格友可看到這些油油亮亮、閃閃動人的照片,那時我們還以為茶園主人剛噴過夏油或窄域油之類的東西,那些葉片經過好幾波寒流的考驗,依然油亮光滑。我們確實是多想了,茶園主人並沒有噴施夏油、窄域油或任何含油脂的物質。
茶樹是多年生作物,本季採收的茶,質與量的良莠,其實是之前長久累積的總表現。這些又肥又油又韌的老葉層,預告了來年春茶的豐產與高品質。關於這一點其實也不必我們贅言,在穩定高品質的基礎之上,加以陳家人齊心的努力,古邁茶園的茶,早已紅透歐洲、中國、韓國、日本的茶葉市場,許多識途的茶商總是選擇以古邁茶園的茶為進軍高級茶市場的優先利器。
我們的團隊與古邁配合許久,看到古邁的高品質與高產量我們也與有榮焉。長久以來,我們對茶園管理建議的內容與古邁重視土壤、茶樹生息的調養管理方式完全一致,古邁也成為我們推行全營養農產品的最佳示範基地。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如何讓番茄葉片又厚又韌?

如何讓番茄葉片又厚又韌?
網友來信問及,我們回應如下,以下內容不只適用於番茄還適用於所有作物。
為什麼要讓作物的葉片又厚又韌?又厚又韌卻不木質化的葉片代表作物很健康,代表作物很有生產效率且對病蟲害與逆境有相當的抵禦能力。
反之葉片又薄又韌性不足時,作物容易表現開花結果不順利、病蟲害侵擾頻繁、對逆境耐受力不佳…等現象。
葉片的角質層與葉蠟質層是作物的防護罩,也是作物讓我們感受到葉片又厚又韌的具體構造組織,而這些組織來自何處?當然是作物自身所合成。作物葉片厚度不足、韌性差,我們可概以“葉片構成條件不佳”來看待之。
作物以少量的土壤內的礦物質養分或少量的人為補充的肥料(請注意“少量”二字)搭配水分與來自光合作用所生成的碳骨架,去組合成身體的每一部分,當然也包含葉片的角質層與葉蠟質層。
很不幸地,當作物碳骨架不夠用時,它們會犧牲或調度角質層與葉蠟質層內碳骨架以應急。
言歸正傳,這個問題應回歸碳水化合物的開源與節流。(詳見 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3&prev=29&l=f&fid=15)
人身為萬物之靈,卻無法為作物補充碳骨架,我們只能經營一個讓作物良好生長的正常環境,讓它們順利進行光合作用,減少逆境已降低碳水化合物的開銷。
在台灣,每當作物長不好,農友就急著下肥。當土讓存在作物生長逆境,氮素的利用率還是不差,所下的各種肥料中,還是氮素吸收最多,從此,作物葉片越長越多,通風日照越來越不好,葉片又越來越多越薄,最後,農友就被打敗了。
事實上在我們診斷的案例中,作物因缺少三要素肥分而長不好倒是少見,反而是因為很多其他因素讓作物根系衰弱而無法順利吸收肥料。(詳見 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9&prev=76&next=23&l=f&fid=15
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78&next=76&l=f&fi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