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與人類自口腔攝入食物,經牙齒咀嚼成碎裂不完整狀態,接著這些碎裂不完整的食物則依循食道被送入胃中,準備接受多種消化酵素的分解。被消化酵素分解後的食物已成為“一團模糊”的漿狀物,續被送入小腸,多數的養分都是在小腸被吸收。小腸吸收養分過程完畢後,剩下的籽渣則再被送入大腸脫水後成為糞便而排出體外。動物與人類可藉上述過程把有機養分(諸如一碗飯、一口牛排)在30小時內轉成身體之所需。
牙齒不好、胃不好會造成消化不良;小腸功能不全則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利用率。在人體醫學上,有時會以胃繞道手術來切短小腸長度且縮減胃袋空間以達減肥目標。
植物就與動物有很大的不同,相信應該不曾有人見過可以一口一口地嚼食食物的植物吧!那植物所需的養分那裡來呢?這部分請參考
嚴格來說,造物者對植物也有等同於動物之牙齒、胃與小腸功能的安排。植物的牙齒與胃其實正是其根圈的微生物,而植物的小腸則是植物的根毛。所有外來的肥料,特別是有機型態的肥料如粕類、籽渣…等無法被植物小常直接吸收(因型態與空間的限制),需經過植
物胃(即根圈微生物相)的分解與消化才能變成型態較小且移動性較佳的可利用養分。
因此,關於植物吸收養分的這個過程我們馬上可以聯想道以下重點:
1. 如何讓根毛(植物小腸)健康與作用正常?
2. 如何讓根圈微生物(植物胃)健康與相作用正常?
因此,常有專家呼籲農友力行草生栽培、修正土壤酸鹼度、加強土壤排水、少用殺草劑、少灌殺菌劑、合理化施肥、增加土壤有機質…等其實都是其來有致,絕非胡說八道。無奈許多農友不諳其中原委與邏輯,且耐心不足,常忽略該如何去保養植物的消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