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義診 albert7452@gmail.com
關於作物生長過程為一是非黑白的科學事件,所有結果都有導因。錯誤的資訊將誤導改善對策,未對症處理等同於浪費時間與資源。 為了讓更多有心的農友能體認農業操作中,依據科學的重要性,及全營養作物的美味,我們提供免費的線上或田間義診。程序上為先行於網路上討論與診斷,後續始為視狀況田間到診。 我們沒有國家的豐富資源與優渥薪酬,而且資源嚴重匱乏,因此,我們保有是否能實際田間到診的免責權利。田間義務到診也將視我們的行程而排定。
請記得給我們足夠的資訊,諸如品種、土壤或介質、所在鄉鎮、栽種時間、遠近微觀照片、病症、用肥量、用肥方法、肥料種類(N-P2O5-K2O)…等將更有助益於狀況的掌握。太過於簡要的大範圍問題恕不回應,非誠勿進。 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光臨與指教。有案例就留到上述e-mail吧。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作物的腸與胃


動物與人類自口腔攝入食物,經牙齒咀嚼成碎裂不完整狀態,接著這些碎裂不完整的食物則依循食道被送入胃中,準備接受多種消化酵素的分解。被消化酵素分解後的食物已成為“一團模糊”的漿狀物,續被送入小腸,多數的養分都是在小腸被吸收。小腸吸收養分過程完畢後,剩下的籽渣則再被送入大腸脫水後成為糞便而排出體外。動物與人類可藉上述過程把有機養分(諸如一碗飯、一口牛排)在30小時內轉成身體之所需。

牙齒不好、胃不好會造成消化不良;小腸功能不全則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利用率。在人體醫學上,有時會以胃繞道手術來切短小腸長度且縮減胃袋空間以達減肥目標。
植物就與動物有很大的不同,相信應該不曾有人見過可以一口一口地嚼食食物的植物吧!那植物所需的養分那裡來呢?這部分請參考的概要說明。
嚴格來說,造物者對植物也有等同於動物之牙齒、胃與小腸功能的安排。植物的牙齒與胃其實正是其根圈的微生物,而植物的小腸則是植物的根毛。所有外來的肥料,特別是有機型態的肥料如粕類、籽渣…等無法被植物小常直接吸收(因型態與空間的限制),需經過植
物胃(即根圈微生物相)的分解與消化才能變成型態較小且移動性較佳的可利用養分。

因此,關於植物吸收養分的這個過程我們馬上可以聯想道以下重點:
1. 如何讓根毛(植物小腸)健康與作用正常?
2. 如何讓根圈微生物(植物胃)健康與相作用正常?
因此,常有專家呼籲農友力行草生栽培、修正土壤酸鹼度、加強土壤排水、少用殺草劑、少灌殺菌劑、合理化施肥、增加土壤有機質…等其實都是其來有致,絕非胡說八道。無奈許多農友不諳其中原委與邏輯,且耐心不足,常忽略該如何去保養植物的消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