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耕作的土壤下會有一密實的層次,既不透水也不透氣,因為不在例行耕犁活動所能破壞的深度範圍內,這個層次會越來越硬,越來越密實,越來越不透水,也越來越不透氣。我們稱之為犁底層。
作物的根系有粗細之分。粗根系大多只是提供物理機械支持或養分的貯庫功能,細根系可視為作物的小腸,是作物吸肥吸水的重點位置(詳見 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9&prev=76&next=23&l=f&fid=15 )。
當土壤層下沒有犁底層且作物正常生長時,粗根系往下長,細根系也會跟著往下伸展,全剖面都可見粗細根系均勻分布。若土壤層下出現犁底層,作物的粗根系的活動範圍通常也僅限於犁底層之上,細根系則會集中於土表位置。
淺化的細根系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舉凡氣溫冷、熱、空氣溼乾、施肥過量、殺草劑傷害…等都會對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物光是應付根系敏感的麻煩問題就耗去它絕大多數的能量與資源,很難正常生長,更難以滿足主人的收成預期。
圖為種了27年的金萱茶樹,根系淺化(約略只限於表土下20CM的範圍),您可預期當初它遭遇了很多的麻煩,無法順利生長,主人只好忍痛移除重植。我們曾於武陵農場,見過同樣的品種,在有效土層厚又肥沃的狀況下,細根系可達3米深。
上述的那批茶樹雖被主人移除並重植新的茶苗了,但土層底下當初限制根群發展的犂底層若未被考慮改善時,我們可預期3年後,新栽茶樹再次遇到犂底層時,歷史將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