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義診 albert7452@gmail.com
關於作物生長過程為一是非黑白的科學事件,所有結果都有導因。錯誤的資訊將誤導改善對策,未對症處理等同於浪費時間與資源。 為了讓更多有心的農友能體認農業操作中,依據科學的重要性,及全營養作物的美味,我們提供免費的線上或田間義診。程序上為先行於網路上討論與診斷,後續始為視狀況田間到診。 我們沒有國家的豐富資源與優渥薪酬,而且資源嚴重匱乏,因此,我們保有是否能實際田間到診的免責權利。田間義務到診也將視我們的行程而排定。
請記得給我們足夠的資訊,諸如品種、土壤或介質、所在鄉鎮、栽種時間、遠近微觀照片、病症、用肥量、用肥方法、肥料種類(N-P2O5-K2O)…等將更有助益於狀況的掌握。太過於簡要的大範圍問題恕不回應,非誠勿進。 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光臨與指教。有案例就留到上述e-mail吧。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加護病房中的土壤與食物


期待食物無汙染,是大家的渴望,因此,近年來有機農業得以受到大家重視。
我國於民國96年公布訂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從此,“有機農業”不再是百家爭鳴、各自表述的用語。
歷任政府也在有機農業推廣上投入許多人力與資源。然而,新政府指出過去努力10年推廣有機農業,但目前有機農業面積僅達耕地之0.7%。新任農委會主委 曹啟鴻先生表示日後將強化推廣友善農法以利後進者更容易入門有機農業,詳細新聞請見http://goo.gl/UixQfY

上列表與圖摘要自農糧署統計資料庫及宜蘭大學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整合而成。  
上圖我們看到二個事實,一是有機農業的耕作面積比例確實很低。而另一所見是事實則是農地面積一直減少當中。
 
有機農業的耕作面積比例偏低,文章歸咎於我國發展起步晚、地小人稠、鄰田汙染多這些都是事實,但還有更多未提及的重點,諸如田間障礙無法有效排除、作物生長不良、農民收益不穩定、農民對有機農業信心不足。
 
大家期待的有機農業在總生產比例上持續低迷,大家不能只看形而上的問題,須以市場經濟來看待此事。
 
在市場上實況是有機農產品需求度高,但生產量少,求過於供。理由很簡單,因生產者未獲安心的支持,故有勇氣投入者到受限制,畢竟生產者有安定的生活,好的方法與對策才得以推行。
來個角色扮演遊戲吧!
當您是消費者,建議大家虛心思考以下問題:
一、             您上市場會支持有機農產品嗎?
二、             有機農產品真讓您有信心嗎?
三、             價格的差異會讓您選擇或迴避有機農產品嗎? 

當您是生產者,您可思考以下問題:
一、             要蓋溫室嗎?
二、             驗證要花多少錢?
三、             有客戶訂單,您能順利交貨嗎?
四、             天災與病蟲害怎麼辦? 

因為問題一直不得正解,上列問題一直糾纏著消費者與生產者。所以,有機農業在總生產比例上持續低迷。 

不論是有機農業或慣行農業,農業生產應重視其天、地、人永續共榮存的本質,才得以持續存在。看待天、地、人三環,大家還是自私地只看到人的需求,最後天、地、人三環皆輸。

我在田野經驗所見,90%農地以上都有病,病入膏肓,存在著田間作物生長障礙,絕大多數與土壤、生態有關,且不分有機農田或慣行田區。

當我們的土壤與食物被套牢在加護病房時,需有“準確對症急救措施”。所謂的“準確對症急救措施”不僅止於農藥與化肥,但有機農生產者,確實可用的方法與資材相對較少。

新聞報導文末寫著“讓更多人不用農藥、化肥,整體耕作環境才會更適合有機耕作,進而促進有機農業的擴展加速”,這句話不知是 曹主委的直接語意,還是記者斷章取義。這樣的寫法,有可能再次把我們的土壤與食物推向加護病房,令人不禁懷疑新政府強化推廣友善農法的舉動會不會又淪為另一場大拜拜。

我建議大家應思考如何減少使用農藥與化肥,再視況進階到不用農藥與化肥。

再給大家傷腦筋想想以下問題:
一、             農藥與化肥為何背負破壞生態之惡名?
二、             不用農藥與化肥,食物就能保安全與健康嗎?
三、             符合目前法規所定義的有機農業,食物就能保安全與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