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習以為常,倒非為是。


田間常常存在一些明明事不對的,但大家看習慣了,認定既定事實後,就以為它是對的事情。
孰是孰對,有時事情是看待角度的問題,但所謂對的事情應同時兼顧農民的收益、環境永續經營、消費者健康等三層面的思維,若只利其中任一方,代表其中還是有些待檢討的部分。
其中的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找出其中該檢討的重點與相關因應對策,把可以盡其在我的部分盡力做好。這是看來有些嚴肅的邏輯問題,我們帶過就好。
田間常見的不合邏輯常態有那些?隨時都有,隨時都在發生,只要您用心,一定都找的到。
我們略舉以下案例。
案例一:枇杷早期(9/20)開花的花絮外表在近來都會轉黑,9月底後開的花為較乾淨的乳白色。黑褐化的花較容易落花或消蕾,乳白色的花結果機率就高出很多。農友長久以來對這般狀況也束手無策,也尊重黑褐化的花較容易落花或消蕾的事實。然而藉由適當補充微量元素與枝條修剪安排,這個事情還是可以順利克服,我們有許多這類的成功案例。
案例二:嬌貴的草莓。消費大眾總是會聯想到不耐貯運、好吃卻很危險;農友會想到草莓要下很多肥,會在植畦內預埋過量肥料。其實這都是有待調整的認知。照片中的草莓位於大湖市區台三線旁,只在植畦內預埋農友慣用純氮用量的1/5以下,適當地使用滴灌養液與葉面肥,植株壽命較同期種植者延長40天以上(比別人早開園,卻也比別人多40 天可採)。草莓果肉紮實、口感多汁且彈牙,香酸甜兼具,大大有別於一般的草莓。
案例三:夏果檸檬需求高,產量高,但供過於求,價格不好。冬果檸檬需求少,產量更少,但求過於供,價格很好。因此,很多農友刻意把檸檬產期調節於冬季產出。圖為屏東鹽埔鄉某檸檬園,園主高齡70(不會用電腦,無法傳照片給我們來進行遠端診斷),其土壤pH7.6,肯定會有微量元素有效性低下的現象。園主於枝條修剪後,我們一直要求他要緊迫盯住新梢的健康狀況,因為新梢健康與未來花果品質有很大關係。連續幾次電話中問他,葉片的顏色與色澤、型態是否正常,他的答案都是肯定正常健康。我們深知事有蹊翹,但園區遠在屏東,無奈又無法立即看到影像或照片。還好後來抽出空閒直奔去現場,我們看到該區域所有檸檬新梢都差不多像照片中的狀況,略缺硼、銅、鋅、鐵,連鄰田也都是如此,甚至更嚴重,因為園主有依我們建議適當施用檸檬專用的微量元素,相對別人的狀況當然健康許多,他當然樂在心中,但是離我們要求的標準還是差很多。
案例四:大部分的農友與消費大眾總以為金煌芒果不耐貯運,其實這只是缺鈣硼,我們可藉補充適量的鈣硼與調整枝條安排及葉果比就可以輕鬆克服這個問題。
案例五:大部分的茶農朋友都認定茶是嫌鈣作物,但每公頃茶樹於每季生產過程中會需求3-5公斤的鈣,偏偏我們的茶園都位於土壤鈣含量不足或鈣有效性差的土壤上,限制給鈣,造成茶樹日漸衰弱,病蟲害越易失控,品質產量下滑,適當補鈣,低海拔也會變高海拔。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03&prev=210&next=193
言歸正傳,田間常見的不合邏輯常態隨時都有,隨時都在發生,只要您用心,一定都找的到。這往往就是農友漏財的關鍵點。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求好,但不要太心急


某農友在今日(11/16)來電求診,別人的二期水稻都快可以收割了,為什摩他的還是青黃不齊,不知何時可收割?

確實,同期播種者的進度都比他快比他整齊。他們都在8/1 (農曆6/21)日前後插秧定植台中192號,但這位農友的水稻就是特別晚特別不整齊,走近一瞧,大家曬田的狀況也差異不大。

該園區水稻晚熟,到診前我們本來以為又是後期氮肥使用過量的案例,但經過大家拿出用肥紀錄來比對後,其實差異不大。

追蹤之前紀錄,該農友在凡那比侵台(9/20)後就曾求診過,當時水稻在風災的侵擾後感染稻熱病與輕微的白葉枯病。診斷當日我們已發現那時他田裡的根系有些受損的狀況,別人的卻沒啥大礙,別人當時雖也感染稻熱病與白葉枯病,但損傷不大且很好控制,而這位農友的田區也從那時起,就一直處於改善進度緩慢的狀況。那時發現來自於一期作稻草殘骸的發酵產物與厭氣狀況,是當時拖延他水稻根系改善進度的限制因子,但水稻已定植了,我們也無法有大作為的機會。

其他沒甚麼狀況的農友都是一期未種水稻,換句話說,田中也沒甚麼新鮮的有機殘骸,而這位朋友是一期作採收完後就急著插秧定植,田中土壤存在著一堆新鮮未腐熟的稻草殘骸。

他的田,插秧定植至今,已達108天,我們提供的可行的方法也盡力照做了,但改善成效還是不彰。

這也再次證明未腐熟的有機質殘骸對根系的傷害,其傷害讓作物衰弱,養分無法順利攝取,病蟲害也容易侵擾,不易受到控制。

葉片被病、蟲損害了,水稻收割日期將在往後展延且成熟度會更不整齊。

高山出好茶,好茶來自於高山?


若朋友您有喝茶習慣,請看一下這葉底,不問您那個山頭那個茶區,您覺得這像那個海拔的茶?這是99年的國產冬茶,採收日在立冬後3日,其芽葉均勻肥厚、果膠質層豐腴有韌性。

高山出好茶,好茶來自於高山。這是大部分消費者與茶農腦海中存在的刻板印象。但是當很多茶農都前仆後繼爭相比山高,深入更高的山開墾茶園時,這會不會是一場災難?原來出好茶的茶園會不會繼續出好茶?為什麼很多茶農會抱怨鄰田大量開闢成茶園後,茶葉品質每況愈下。

討論高山茶對台灣的衝擊不在此篇文章的範圍,那除了惹人嫌議外,還會掀起無以平息的爭端。等我們養精蓄銳後改天再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我們努力尋求的高山茶替代方案,讓低海拔也有高山的品質。

話說台灣低海拔的茶園,普遍存在土壤硬實、有機質不足、酸化嚴重、水氧交換不良、有效土層淺化、細根群淺化、養分失衡、樹勢衰弱、病蟲害族群數高、…等問題。我們要改善的目標茶園位置在南投竹山的不知春,海拔約70-100公尺,園區所植為10年以上的金萱茶樹,也脫離不了這樣的範疇。

低海拔茶園對茶農而嚴,其經營利潤微薄,效益日益下滑,近來有不少人忍痛耕除,轉戰更高海拔,無力取得高海拔園區者就勉強繼續種下去。

如我們之前所言,如何讓這片茶園肥少一點?藥少一點?品質與產量還要能昇級,是我們改善的重點。現在您在看得這篇文章其實是我們花了一整年後的改善結論。

這一整年內我們做了甚麼事?我們以茶農朋友可接受的經濟方案來改善所有不利茶樹生長的田間條件,回歸茶樹生長所需的正常面。

土壤硬實、有機質不足、酸化嚴重、水氧交換不良、有效土層淺化、細根群淺化、養分失衡、樹勢衰弱、病蟲害族群數高都是我們克服改善的內容。其中順帶一提,灌溉水品質也是我們改善的範圍之一,不良的灌溉水質讓農藥與肥料效果大打折扣。

今年冬茶驗收成果了,總而論之,相較前5年的年均成本,年度總成本減少約30%;產量呢?增加16%;品質呢?大家都說很好,我們也不善於用文字吹捧說它有多好。     這泡茶在製茶過程就展現異於常態的風華,沾滿了露水的頭磅茶,居然出現以往“午菜”才會出現的香氣。

萎凋於炒茶過程中,製茶師傅也覺得這和他門以往習慣的不知春茶有很大的不同。

沖泡後香氣四溢,大家都享受那種沉浸於茶香的幸福感覺。茶湯為清澈蜜綠色。茶湯圓滑渾潤,杯底餘香不絕。

鄰居跑來試茶直說這絕對不是不知春的金萱;也有人說這是加料的茶,不知春的茶不可能這麼香;還有人說這是瑞里(海拔1000M)的茶;也有耆老說20年前不知春的水準就是如此,那時不知春氣候溫暖、溼氣穩定、土壤肥沃(怪不得地名叫不知春)。…大家喋喋不休,看之,我們又惹來新的爭議了,園主還得傷腦筋該如何去跟大家解釋這個出自自家茶園的陌生茶。

我們雖然高興在心中但還是不禁想問,我們的祖先都可以在這些地方種出高品質的好茶,為什麼科學發達的今日,後代子孫非得往高山跑呢?不要只怪天候變遷,難道大家都沒想過是不是存在著什麼迷失?


這泡茶也是存在著一些缺點,如枝梗偏長。沒關係,我們的團隊會繼續幫他們來調整。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合理化施肥與合理化用藥

如何減肥減藥?這是個會讓農友倒胃口的老舊議題,但對您我健康都很重要,您想不想懂沒關係,那是慧根、福氣與緣分來決定。
希望您有慧根、福氣與緣分來了解,因為這些事情真的很重要。我們都是如此地告訴強烈反駁我們的農友。
最近我們發現南投縣竹山鎮北側與西南側的地下水中硝酸態氮氮含量高達30-42ppm,二點均來自於地下水井,其中北側位置是取自於40米的水井,令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地下水中硝酸態氮含量高達30-42ppm代表甚麼意義?它帶表每一噸水中含有60-80克的尿素,或許您會以為,真好,不用花錢買氮肥了,但實務上,它讓農友的番茄無法順利著花、它讓耗費了大把鈔票的溫網室作物根系容易受傷、它讓農友噴了很多農藥也無法順利控制病蟲害、它也代表長期以來地下水受到嚴重的污染,污染已到了可輕易威脅國民健康的地步了。您若問我這些地下水中的硝酸態氮來自何處,我想這跟整個地區30-40年來的農業發展應該脫離不了關係。
最近我們也發現接獲南投縣田子里某茶園茶樹大量死亡而求診的案例,該茶園的土壤pH居然只有2.1-2.3。我們從事作物生長研究與土壤肥料研究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想過會在田間遇到強酸到破表的土壤。這麼酸的土壤pH代表甚麼? 它帶表園主每天只能看這茶樹日漸開花且一株一株死去、它吞噬了農友可觀的成本、它讓農友噴了很多農藥也無法順利控制病蟲害、它讓農友肥料越下越多也沒有效果、它也可能是山下長期以來的地下水污染源,更可怕的是該園絕對不是唯一的污染源,它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文獻可考,早在民國38年起政府即開始推廣合理化施肥,推廣至今,不相信的農友還是占絕大多數。
農友常反過來質詢我們,他們噴了那麼多的藥、下了那麼多的肥料,產量與品質都不見起色,減肥減藥肯定會更糟糕。現在我們深入田間,耐心以待,配合過我們減肥減藥計劃的農友在領略到減肥減藥的美妙之處(就是花錢更少賺錢更多更輕鬆),不再有他想,甚至還會擔任我們的推廣志工,這下換他們被其他農友質詢了。
關於減肥減藥的議題詳見。如何執行合理化施肥與合理化用藥。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191&prev=-1&next=188
http://dr-soil.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5.html。我們再此不多贅述。
經濟生產的農業需求高科技、量產的農業卻可能也是高污染性的產業、完全符合當前法規要求的有機栽培也可能具嚴重污染性,且農業污染都是在慢慢且安靜、持續地發生,偏偏我們社會中從事基礎農業生產的農友不見得完全認知這些事情,他們真的還需要更多且更完整的技術支援。
常聽見工業生產過程中環保與收異常會有所衝突,而幸運的是農業生產中,環保與農民收益是可輕鬆並存的,我們手中已有很多案例較藥減肥後,產量與品質不減反增,遇有農友收益越來越差者,敬請大家能熱心轉告大家。

如何執行合理化施肥與合理化用藥

關於合理化施肥與合理化用藥,我們姑且不論別人的作法。
我們要求農友合理化施肥與合理化用藥不是呼口號,不是精神感召後硬幹,不會讓大家沒飯吃。配合我們的減藥減肥計畫後產量品質不會下滑,絕大多數都還會有可觀的提升,我們絕不是詐騙集團。
我們憑甚麼能為農友減藥減肥還能讓產量與品質有所提升?很簡單,只要找出致使農友過量用藥與過量用肥的根本原因,這件事就能輕鬆搞定了。
那些事會讓農友過量用肥過量用藥?略舉如下。
土壤因素:土壤酸鹼、電導度、有機質、土壤質地、有效土層深度、排水不良層、微生物活力、土壤水分與溫度、土壤養分平衡…等。
作物因素:根系生理特性、植株強弱、品種特性、作物齡、枝條安排…等。
環境因素:灌溉水品質、通風、日照、溫度、溼度、坡向、坡度…等。
管理條件:管理思維、管理目標、…等。
您會發現,各田區中上述參數不盡然完全相同,且呈現多元化的變化,而各參數的組合間也會有複雜的交感與結果,若沒有人深入田間帶著農友去執行去觀察,所有的合理化施肥與合理化用藥論述都會成為不可能的空談。所以我們說有幸看的合理化施肥與合理化用藥成效的農友是有慧根、福氣與緣分的人。希望政府能編列足夠預算讓更多農友具有慧根、福氣與緣分,而不是有錢沒事弄個肥料農藥補助、辦辦試吃會、休耕補助、溢產耕除…而已。
作物生長不好或發生病蟲害時,不能只考量施肥與噴藥,應還要進一步把這些症侯視為一種指標,視為作物向主人表達好惡的一種語言媒介。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勇敢的女孩

告訴大家一個勇敢女孩的故事,真人真事,持續進行中。這是她的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wu.louise/joytea/37188036
雲林古坑的某個茶園,女主人是台南人,目前年紀30出頭,當初嫁入古坑前已向先生表明絕對不想插手茶園的工作,但造化弄人,上天讓她看到整村絕大多數的茶園栽培過程中,投入大量成本卻不見相對的合理回收效益。明知收成越來越不好,還越投越多,期望那天飛來天外奇蹟而翻盤,搞的農民越來越像賭徒。她知道再這樣下去,每一局都永遠是一場不會贏的賭局。
她,雖從沒學農且沒有務農的基礎背景(只是因嫁入農佳而接觸農家),但曾有走訪國外看到國外農民的成功經驗,她知道務農是辛苦的,但越作越辛苦,效益越來越差肯定是不對的。為了愛情與麵包,她辭去原來的正職,她到處走訪國內的相關農業專家,抽空勤奮參與各種農業課程,期望找到合理的正解。
熱情又有理想的她,帶著她四處所蒐集的資訊、情報與新觀念分享給村民,可惜大部分的村民回應冷淡,大家回應態度大多是那些資訊是理論派、那些資訊是政府部門燒錢的結果、那些資訊不適合他們的茶園…等(大部分的人把那些資訊視為垃圾)。
這些村民,當然也包括深愛她的老公,但這也不能怪她老公。要任何一個人去相信一個他從沒想像過或親眼見到的事情,且周遭的人都認同那是不存在的事情比登天還難。聽說有些人看過鬼,所以大家都敬畏鬼神,但是他們彼此所見都是大家的肥料越下越多、肥料越用越貴的事實。
她常是全村居民茶餘飯後的議題人物,常一個人獨自對抗一群隨時找她鬥嘴的茶農。
多方諮詢與觀摩後,她決定投入高難度的有機生產。而因緣際會也讓她找到了我們,了解了她的故事後,我們決定會全力幫她對抗頑固的既有觀念,並作出一個良好的成功示範。請大家持續關注這個議題。
想必他們夫妻倆一定忍受了外人無法想像的強大壓力,若您也認同這股安全農業的清流,別吝於上網留言打氣或有採購茶業需求時支持他們的產品。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颱風過後堆積水災河川砂石,這樣子的土地該如何使用?

網友問及颱風過後堆積水災河川砂石,如果不以清掉砂石為主,這樣子的土地該如何使用?
水災後的河川砂石不論是天然或人為搬運者,肯定存在一些不利於栽培的因子。由於狀況組合太多樣與複雜,無法完全說明,以下就大方向討論,若有興趣,我們再進一步說明。
其不利因子如下說明。
一、 物理因子
其剖面質地不是太黏重就是太輕質。太黏重,排水通氣不良;太輕質,不易保水保肥。不論哪一種都不利栽培,須針對其特性與可用資材來修正。
此外,此類土壤因完全無結構,須特別注意水土保持的問題。
二、 化學因子
此類砂石、或土壤通常礦物質養分含量很低,很貧瘠,養分供應上須注意不要有供應斷層發生,但此類土壤通常有機質含量很低,緩衝能力不佳,忌過量施肥。也有不少農友發現這類沖積物或堆積物種植作物反應不錯,這就很有趣了,這代表未經人類不當管理的土地(雖然貧瘠)反而比較好用,我們再此還是重申人稱萬物之靈,但破壞力超強的觀點。
三、 生物因子
通氣排水過當或不良,且有機質不足、養分貧瘠,肯定無多元化微生物相,作物養分利用率與病害拮抗的問題上將更趨不穩定。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文旦“白頂吊汁”該如何是好?

網友問及文旦“白頂吊汁”該如何是好?我們在此一併回覆柑桔作物的“白頂吊汁”狀況。
相信大家採購台灣常見柑桔作物水果時(如柳丁、椪柑、桶柑、海梨、文旦、金棗、白柚)都有糟遇過“白頂吊汁”的經驗。
其常見原因有下
一、過時採收,水份已開始回流樹體。
二、養分失衡,特別是氮素過高,鈣硼不足。通常伴隨皮厚、油胞精油平淡、粗皮。
a.許多根砧為廣東檸檬的柑桔作物,其根系活躍但土壤條件(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有問題,致使養分吸收時但素比例偏高。
b.土壤中殘存許多來自前季的氮素。
c.灌溉水硝酸態氮污染。
d.過量施肥。
e.修剪不當或日照不足也會加惡特定枝條徒長或造成氮素過量吸收。
氮素與養份失衡的觀念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3&prev=29&l=f&fid=15
土壤化學性質與養份有效性詳見  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78&prev=126&next=76&l=f&fid=15
建議有“白頂吊汁”困擾的農友可依循上述角度去找出根本原因與合適因應對策。
文旦具應景經濟價值,通常也會中秋前25-30天採下辭水,過時採收的狀況不常見。也少見以廣東檸檬為根砧。
台灣各果園土壤問題頗多、養分有效性差、且肥料太便宜、農友用肥不受管制、地下水污染…等確實存在的問題,讓文旦容易發生氮素過高、養分失衡的現象。
麻豆地區近來有地下水停滯化現象。今年我們發現有農友因過量使用硫酸鉀企圖催甜熟而傷及根系的狀況,成熟期的傷害有可能致使樹體內荷爾蒙變化致使新芽葉萌發,也會有“白頂吊汁”的現象。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土面施用磷肥是浪費錢,而且後患無窮,大家注意了

網友在留言板上問了這個好問題,我把它搬來這裡與大家分享。


首先,感謝網友問了一個這麼好的問題。
磷在生物體內主要功能在於能量的貯存與轉移,學過生物的朋友對ADP與ATP應不陌生,這正是生物體內含磷的二種能量分子,生物的生命現象與新陳代謝都和ADP與ATP能量轉換有關。典型的與ADP與ATP有關之生理過程與途徑不外乎有1.膜的運輸作用。2.原生質流。3.光合作用。4.蛋白質合成。5.磷脂質合成。6.核酸合成。(黃,2004)
不用擔心,您只要記得磷對作物很重要,沒有磷,作物就死定了。
因此,常有農友喜歡下很多磷肥,您可想像久旱逢甘霖的歡喜嗎?作物常因人為管理不良而缺磷(事實上土壤內還有很多用不到的磷),下了磷肥就好像打了一支強心針,作物突然活了起來。
磷是作物的重要三要素之一,但其於土壤內流失與移動非常不容易發生,在慣行操作方法不當的土地中,剛施用的有效磷有可能很快就會成為被有機質或土壤內正價金屬固定化的非有效型態(在此,有效與固定化型態是指能否立即提供作物所需的程度)。
磷酸為3質子酸,其在土壤中主要型態為HPO4-2與H2PO4-。當pH>7.2,以HPO4-2 為主。當pH於7.2-2.5間以H2PO4-為主。在pH5時幾乎以H2PO4-為優勢。植物吸收H2PO4-的速率比HPO4-2為快,有時作物也會吸收小分子的有機磷如何酸或葉酸鈣鎂。土壤內的有效性磷與全磷量之直接相關性低或無,可說是完全取決於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型態,因此,土壤管理才是對磷的有效性掌握最直接的方法。
而土壤內還有其他的正價金屬離子會讓問題更形複雜,如pH低時鐵鋁活度大增,或pH>6時鈣鎂離子增加都會與前述的HPO4-2與H2PO4-發生固定化反應(就是所有原本可溶的東西經化學反應變成石頭。磷不甘寂寞,也不容易被移動或淋洗流失,會把其他正價金屬抓過來陪他共度白首,夠浪漫吧!),造成作物缺磷缺鐵缺鈣缺鎂,這只是問題的一部分,甚至還有微量元素、還會衍生缺氮還缺水…等,總之,有太多可無限上綱的可能性,這不是僅止於理論,實際上我們在田間都遭遇過了。
您可以參考下文之內容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9&prev=76&next=23&l=f&fid=15

,基本上那是一片土壤中甚麼都有但作物卻是甚麼都缺的非洲菊花圃,若不客土換土或即刻進行合理化施肥,農友只有繼續下重肥,繼續狂噴藥。這10年來有很多的微生物產品對這類狀況也有些改善效果,但花費代價高昂且這些產品都是有前提條件下才有效用,而這些前提農友不見得完全能掌握。
另外,您可參考這張圖中關於磷在不同pH的有效性。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78&prev=126&next=76&l=f&fid=15
作物生長不良,不吃肥不吃水,只有衰弱等死,或等病蟲害糟蹋。當然了,農友還會噴藥急救,但您絕對也可以想像噴了那些藥應該沒甚麼效果,大家才罵政府篩選推薦的農藥不夠用、植物保護手冊沒屁用,但很少人去檢討為甚麼非用那麼多的藥不可,其實我們早有具體可行的答案,且在國外已實行很久了,而台灣人卻不懂。
您可以參考下文之論述
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76&prev=78&next=29&l=f&fid=15
所以,磷肥很重要,但使用時應先了解其有效性、土壤作物狀況與被固定的風險,及其後衍生的問題,然後聰明使用而不浪費。
最後還有三重點未提及。
一、 台灣不產磷肥,所有磷肥都是進口貨且有越來越貴的趨勢。濫用磷肥不符環保原則。
二、 磷礦通常伴隨有重金屬的不純物,濫用磷肥很容易把重金屬汙染帶入農田,其中可能包含汞砷鎳。
三、 某些極罕見的特定狀況下,磷肥自土壤表面施用倒是無妨(因太特殊化了在此不討論)。但絕大多數的狀況下,磷肥自土壤表面施用的成效很差。
總結上內容,濫用磷肥還會有作物生長不良、產量品質下滑、病蟲害嚴重、倚賴農藥…等問題(總之就是賠錢)。自土表灑磷肥從另一角度而言就是濫用磷肥。

最後來算一題數學作業。

以果樹而言,土壤中的有效磷酐達50ppm時,就能滿足作物1年內之大部分所需。那土壤內的有效磷酐達200ppm時浪費了多少錢?想一想,不要立即看答案。





1公頃的果園土壤上下表底土總重量概以4,000,000公斤估算之。
其閒置中並等待作怪卻用不到的磷酐 (200-50)mg/kg*4,000,000kg=600,000,000mg=600kg
每一包過磷酸鈣40kg(台肥商品,磷酐18%,每包230元),上述600kg磷酐量等同於1公頃果園中折算過磷酸鈣的金額為
(600kg/0.18)/40(kg/包)*230(元/包)=19,090元
上述數字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有一些事實不能被忽略。

  • 19,090只是有效磷酐的部分,還有遠超過這個數字的固定化磷酐。因各別狀況差異頗大,無法於此評估。
  • 因濫用磷衍生出的還會有作物生長不良、產量品質下滑、病蟲害嚴重、倚賴農藥…等問題絕不是19,090能打發的,5倍以上絕對還不夠。
  • 上述是以被政府壓抑價格的過磷酸鈣來估算。田間實務中,過磷酸鈣還常因相對較便宜而被鄙視,使用其他高價位卻未被控制價格的產品者大有人在。

個人常以為,務農門檻不高,有一塊小空地,甚至一個小陽台,就可開始種東種西,但是想種的有成就感、有信心、有產量、有品質,就不是很容易了。有時覺得念一個博士學位可能還不夠,偏偏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是讓一群準備最不夠的人來從事這最基本但卻最複雜的產業。

參考文獻
  • 黃裕銘,作物營養與肥料,pp.18,民國93年。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有機農田土壤管理策略


這是一篇摘自台中圖書館的科普推廣文章,作者為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黃裕銘博士,簡潔的文字道盡了農業操作的關鍵必勝心法,這是一篇增一字嫌太多,減一字嫌太少的好文章。不僅適用於有機農業的土壤管理,也適用於慣行農業的土壤管理,關心飲食健康的有機產品崇尚者更應詳閱。


一、前言
近年來“有機農業”似乎成為現代農業的另一名詞,無論中央機關、省政機關、學者專家、農友、及消費者,有許多人皆熱衷於有機農產品。相關研究相當多,相關的發表會、研討會、及展售會亦經常舉行。筆者有幸亦參與幾項工作,有多年研究及實地參訪,就以個人的心得談有機農田土壤管理策略及其相關問題和大眾交換意見,也希望能貢獻一點心意,讓從事生產之農友不致無所從,消費大眾不致盲從。

二、內容
1.有機農產品之定義
由於有機農產品生產方式在不同的規範下,其生產制度不同,因此消費者不得不自己決定購買何種有機產品,生產者亦必須先了解自己想生產何種農產品。歐洲國家對有機產品生產方式,取決於各生產協會或組織之規範,如美國和日本有政令加以規範,不同的產品名稱下有不同的規定,如“美國國家有機標準理事會”擬定者連植物性殺蟲劑皆加以限制與規範,嚴格執行下,其產品才能標示“有機”產品,否則,如只未施農藥者只能稱為“無使用農藥產品”,不施化學肥料者只能標示“無使用化學肥料產品”。詳細資料請參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86年編印之有機農業科技成果研討會刊。

2.選擇有機農產品之目的
許多購買有機農產品之消費者認為為了身體健康而選擇有機農產品,其主要理由通常有機農產品沒有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因此其產品不含有害物質。依各人在植物營養及土壤肥力方面的理解,這種講法雖然很普遍也很聳人,然而這是似是而非的說法。個人希望提醒大眾的是,選吃健康食品的確是正確的理念,但是要瞭解的是:
(1)並不是施用化學肥料生產之產品就不健康,良好的正確的使用化學肥料絕對可以生產健康農產品。目前主要原因在於化學肥料使用不當而致作物品質不良。
(2)純用有機物生產之農產品,不是生產健康農產品之保證,假如不懂得依作物之養分需求以調配有機肥料,則作物本身無法健壯生長情況下,何來有健康產品。如果有機肥料使用不當,則其產品之品質可能更不健康。
3.從事有機農業之目的
有許多出售有機農產品之商店、生產有機農產品之農友及某些大企業,皆說其從事有機農業之宗旨是回饋社會,希望人人皆能享用健康農產品,保有健康身體。個人認為生產有機農產品,在多元化社會是有其多一種之選擇性,至於為了生產健康農產品而用純有機肥料為手段,則是一難度較高的栽培方法,較有效的方法是配合化學及有機肥料,在合理的土壤管理及肥料施用下生產之農耕法。
4.有機農田管理策略
(1)自然條件之選擇
有機農業農田之自然條件,對成敗具相當重要之關鍵性。其中氣候條件又比地勢及土壤條件重要。氣候條件左右栽培作物種類,所以眾所周知,在符合作物生長季節之作物其品質最好,表示最健康之狀況。除非熱帶品種,不然一般較冷涼氣候下病蟲害最少,作物產品較無因防治病蟲害使用之物質,產品較可靠。地勢一般要通風好一點,當然要有清潔水源。土壤理化性質要先調查分析,但有不適合的作物條件時可做改良,而其改良材質自然要符合各有機產品組織所規範者。
(2)作物的選擇
作物不同其所適合環境及所需要養分往往差異很大,消費者之習性亦需考慮,各地區農業改良場都有資料可詢問,以選擇適當作物。由資金、人力、及組織考慮農場經營型態後選擇作物,如種果樹、或蔬菜、或穀類作物,甚至單一作物或混雜或輪作制度等在在皆影響往後土壤管理策略。
(3)土壤性質
影響作物的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物理性,如土壤粗細、通氣、水分……等。土壤化學性,如pH、有機質含量、電導度、各種必要元素有效成份、重金屬離子成份……等。土壤微生物,如病蟲害等有害生物及多數有益生物等。然而農田管理有三個重要而且容易管理之因子,是不可不瞭解的。
A.土壤pH
臺灣雖然小,但是土壤變異很大,土壤pH也不例外。土壤pH近年許多農田因施用過多氮肥而酸化,而且臺灣本省也有許多極強酸的土壤,不過在彰化及彰化以南地區及台東地區有些土壤pH屬鹼性。大部分作物雖然都較喜歡中性土壤,因此許多人都強調高。許多有機農業農民喜歡大量使用含高量石灰質之雞糞肥,很可能幾年後土壤pH提升太高,而造成此等作物產量及品質下降。目前已經有些有機農田,因為有機肥選擇不當造成土壤pH太高而引起微量要素吸收不足,以致作物生長不良。有些有機農戶,經年使用高氮低鈣有機肥料而造成土壤酸化,在此提醒各位農友,並不是施用有機肥料,就不會造成土壤酸化,而是施用經過正確調配並堆置腐熟的有機質堆肥才不會有此不良現象產生。
B.土壤電導度
以化學知識言,溶於水中的離子,無論是養分離子,如鉀(鈣Ca2+)鎂(Mg2+)磷酸根(H2 PO4-)硝酸根(NO3-),或非養分離子,如鈉(Na+)及氯(Cl-)等,皆可以導電,而各種離子的導電電總和含由電導度儀測定而得電導度。電導度高時作物吸水困難而凋萎,撒播之種子不發芽。其會限制作生長的電導度值,相當於1公升水中加有2.34克的鹽(氯化鈉),或2.98克的氯化鉀。依一般分析結果,雞糞中含鹽基量約10%,以此推算,第一次農田施肥,每公頃施用9360公斤(乾基)時,就有電導度的潛在問題。一般有機農業經營農田,因為有年限限制,可見不可能經常換田種,為了經濟因素也不可能休耕太久,因此最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是選擇或堆置可每期作物都可施用的有機肥料。
C.土壤有機質
有機農田經營的成敗與否另一重要而且可能最關鍵的因子之一,就是土壤有機質的管理。土壤有機質是一穩定礦化養分供應作物吸收的營養儲存庫,另外也是改良土壤物理性質及保護健全土壤微生物生態的重要成分。並不是所有有機質肥料,都可有效用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只有含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者才有作用;而像純雞糞、米糠、動物下腳料、及豆粕類等高氮成分之有機肥料者,在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上則功效很小。平地一般穀類及果樹作物當土壤有機質含量能逐年(約3~5年內)將之提高到4~5%,則往後每期作物有機肥料量便可以維持穩定施用,蔬菜作物則需調至5~6%。至於海拔較高地區,每提高一千公尺,土壤有機質要增加1.5%。另一方法為土壤有機質調到3~4%,而作物生長旺期在加施易分解有機質肥料做堆肥。
D.水分管理
有機農業因為需使用大量有機肥料,因此土壤水分管理相形比一般農耕法更需注意。尤其有些病害,只要水分控制得當就不至發生。一般蔬菜田土壤水分可控制在0.3~0.5atm張力下,而穀類水生作物外,可控制在0.3~1.0atm張力下。果樹在生長旺季可比照穀類作物,在催花期最好保持在0.5atm以上張力下,效果才能彰顯。
(4)有機肥料
A.有機肥料的衛生狀況:做為有機肥料之材料,動物性者很怕有人、禽、畜相通傳染病原,植物性者也有些植物性病蟲害原,因此最好要確實瞭解有機肥料製造過程之嚴謹性是否達到完全消除病原的步驟。自製有機有機液肥者亦需注意消除病原的步驟,尤其液肥發酵時,消除病原效益沒有固態堆肥製造之功效好。只要堆肥堆置過程良好,動物廢棄物是不必排斥的良好有機質肥料,但是也要適當的用。
B.養分含量:有機肥中的養分含量,其各種養分間的比率,要依作物需求而調配。例如一般作物鈣:鎂含量比約3:1~5:1左右,然而有些有機肥料之鈣:鎂比20:1,這種有機質肥料,一旦連續使用必定造成作物缺鎂。因此務必瞭解所種作物的養分需求,再尋找或自給調至合適的有機質肥料,才不至於造成投資的浪費。
C.有機肥料之養分供應速率:要成孕種出高品質的有機農產品,不僅要瞭解作物及肥料的養分含量及含量比,並瞭解其養分供應速率,才能依作物生長期不同下選擇適當的有機肥料。
D.有機肥料中不良成分:有些有機質肥料之銅及鋅含量太高,一般作物每期產物從土壤中吸收之銅及鋅量每公頃約只有100~200公克,而肥料中所含多餘的銅鋅及其他元素便累積在土壤裡,當累積到某一程度後,便會抑制作物生長,甚至影響消費者健康。例如某些市售有機肥量鋅含量達1000ppm(mg/kg),若每公頃每期施用30頓,每年種兩期,則土壤鋅含量每年提高約30ppm,依環保署規定,土壤中鋅含量達80ppm者列為五級地,也就是高污染地。以此標準算若用此種肥料,不出三年其農田就已經是高污染地,如此還能談有機農業嗎?若有機肥料中鋅含量在30~50ppm間,則較適合作物吸收,也不至於造成土壤受污染。
5.自我研究及請益於專家學者
以臺灣的經濟及基本建設,資訊之取得相當容易。因此無論是大企業或有機連盟或小規模經營者,當選定做有機農業生產時,應該就各領域請教各方面專家,並依據專家意見,在自我農業從事進一步的驗證及研究,才能確保事業成功,消費者也才有保障。
三、結論
有機農業之經營關係到生產、運銷、消費者保障等層面。在土壤管理策略上,因作物及地區性而異,最好找土壤專家就地區的氣候條件優缺點、土壤物理條件、土壤肥力狀況、地區性有機肥料資材等做出一完整策略,以確保事業生產有利益可得、消費者食用農產品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