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訊息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訊息分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認識自己的食物-一項人人都需承擔的負責

 
 

1/19日敝人受邀到好食機買菜學堂分享關於農藥的一些知識。
令我訝異的是小小5坪的空間擠了30幾位關心食物安全的朋友,他們在寒冷的台北雨夜中撥冗前來,想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認識農藥。
我向大家傳達以下訊息:
一、安全用藥,無礙健康與環境永續經營。
二、關於“使用農藥”這件事,生產者也是百般的不願意。
三、消費者越是不理智痛惡農藥,農藥越是容易在不可預期的狀況下,出現在食物之中。
四、認同安全用藥,不是認同農藥汙染的藉口,而是幫作物與生產者度過關鍵難關一條出路,讓他們有機會走向正確與順利的路。
五、支持可追溯的產銷履歷產品、有機農產品或產自自身信任的生產者之產品,也是迴避農藥汙染的一種安全途徑。
綜上所述,消費者理應不能只是單純的買菜與吃菜,其實也可以藉聰明消費作為來支持農業的良善改變。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自己的耕作權自己救--良食生產者爭取尊嚴的第一步



假想有那麼一天,全家空著肚子、不得溫飽,手邊還有一堆債務要清還,您手上什麼都沒有(現金、汽車、房子、珠寶、骨董、股票….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塊祖先留下來卻在您手上創造不出競爭優勢的農地時,您會怎麼辦?
相信,變賣土地獲取現金應是解決燃眉之急最便宜行事之計。還是蓋個鐵皮工廠、或蓋間美麗農舍後變賣以創造再多一點點的價值?您,是個平凡的個人,您會怎麼做?
當您是被賦予執政權的領導者時,您會怎麼做?當您的政府處於緊急財政困境,手邊又還有一些未被善加利用的土地時,您會有什麼想法?姑且不論領導者的私心或清廉,其中所謂的〝未善加利用〞,會因各人的各別立場不一,而衍生出很多衝突。
所有的政權領導者,我相信不分黨派,應該都會優先選擇能快速滿足多數有影響力、有人情包袱或社會上的多數〝短見〞。
當社會輿論對農地價值認知不清,〝短見〞自然產生,大眾對農地的喪失是無感的。
當生產者自己無法創造出土地的使用價值,無法生產快樂與健康的食物時,生產者的尊嚴也日益減損。
農業不只是農產品,農產品也不只是餵養我們與牲畜的食物。農地是發展農業的基地,當農地被變更、農業因貿易談判而被犧牲,我們失去的絕對不會只是食物。
我主張,這件事不能全寄望在政府上。
我國的農業規模無法與工業式生產的農業大國匹敵,我們應發展出可讓大眾有溫暖感覺、有文化感覺、有社會貢獻、有尊嚴、有安定力量認同感受的台灣農業生產模式。
如此,農地自然會被重視,農民轉為良食生產者。這番改變,好歹也可讓農村男性青年比較容易娶到老婆。
同意嗎?我有一大堆關於這方向這些可行的點子,歡迎與我們討論。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改善土壤的玉米 意外的甜美收穫


 
 
 

 

二崙的唯成,是返鄉回家的青農,當初為了賺點零用錢貼補家用,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在自家蔥田加班。因為是菜鳥,聽得下我的建議,他的蔥園肥料與農藥用的少,但品質與產量卻超過老鳥的水準。

關於他的蔥田,有一點我很不滿意,我覺得雖然土層深厚但因嚴重缺乏有機質而顯得沒有結構,如果土壤有機質能再提升一些,他的蔥一定會更好。

就在這樣的概念下,我建議他去種一批玉米,有收成也好,沒收成也好,反正重點在於藉玉米根系來改善土壤條件,我建議他去種飼料玉米就好了。

每想到這位有志氣的菜鳥,心想要種就種最好吃的。唯成買了市場上最夯的白龍王。品種我不懂,聽說就是大家去北海道吃到的那種甜玉米。

好名貴的種子,一磅(454G)居然要價NTD$1200,而一磅種子只能種植於0.05公頃,種一分地光是種子前就要NTD$2400

他種了三分地。我說,您不怕風險太高嗎?他說,還好,應沒問題,只要肥料下少一些就好了。

唯成確實已抓到種田的精要與現在農人的盲點,而眼神中還是帶著賭它一把、小賺一筆的期待。

栽培白龍王的辛苦過程雖然大家沒看到,而玉米現在成熟了,大家還是吃得到。當初只是被定義為土壤改造用途的輪作副產品,居然比他的蔥還紅,嘗鮮過朋友的都立即回電問他還有沒有?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大同喬卉瓜與我的私心



 我不得不承認,我面對這二夫妻時是有私心的。
雖不至於狼心狗肺,但也是心狠冷酷的。畢竟若不夠心狠冷酷,就不能果決地走下去。
我要他們果決堅持,我們才能有這有如“人間獨有極品”的瓜可以享受。因為有著他們對我們技術與專業的認同,即使承受鄰田的嘲諷與懷疑,他們還是支持我們的建議,一路走下去。
人間獨有極品”可是近期廣大消費群的綜合評論,非我所言。卻一如我之前所言:久違的古早味、西瓜與香瓜的真味、幸福的溫暖美味。
不論對錯,他們確實已花了20幾年的積蓄,配合政府的政策蓋了溫室。為了不當遊民,二夫妻也只能義無反顧地廝守在溫室裡工作(詳見之前本格介紹 http://blog.xuite.net/albert7452/twblog/230003115 )
我一直預想他們唯一財產的最壞狀況,投以嚴厲的態度:
您不要亂來!小心土壤沙漠化!
你看!又有白色鹽積出現了!
誰叫你又亂下肥了!
草不要亂拔!
別貪心!不要種太密!拔掉!
這又讓我想起我當下士班長時的機車嘴臉。
我確實見過許多溫室土壤在三年內變成無法耕作的沙漠,我想一輩子一直有好吃的瓜可以吃、我想讓更多的好朋友都能嘗到這“人間獨有極品”。所以,我不得不狠下心來。
到他們的溫室,您可感受腳踏鬆軟土壤的感覺、您會看到畦溝內的雜草、肥美石龍子、青蛙、小龍、田鼠。畢盡是溫室,否則我相信生態系一定會更豐富的。所有種瓜的老鳥進來他們的溫室,總是受不了,總是指指點點一堆意見與批評,因為眼前所見與老鳥們的習慣完全不同。
從溫室栽瓜菜鳥至今未滿三年,大同喬卉的成績斐然,開始於各評鑑賽場、展示場地嶄露頭角,並有很好的前列名次。
世間事,知易行難,種種我說的簡單的事,但他們都以青春、汗水與雙手付諸行動並實現之。感謝他們願意當傻瓜,也感謝他們對我客氣,不計較。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103年有機農產品與產銷履歷農產品稽核人員訓練課程

連續兩天回母校去支援農糧署所舉辦的103年有機農產品與產銷履歷農產品稽核人員的訓練課程,與大家分享稽核員的執行實務內容。
看到來自四方的學員,不分年紀大小,均戮力參與學習,期待大家順利取得資格,未來有更多的生力軍一齊來為我們的農產品安全把關。
接連6天的訓練課程,每天13小時,大家雖然都很疲憊但卻持續用心學習,持續精進的精神令人感佩。
提供我們執行實習場地的農戶為蔡建成先生的鬍鬚伯薏苡農場。研究證實薏苡具有令人驚訝的食用與養生價值,但薏苡在台灣是極為稀有作物(上農糧署網站無法查得栽培面積,據了解,全台栽培面積在70公頃以下),然而為了提供國人享用新鮮的國產薏苡,蔡建成先生與父親-阿土伯堅持栽培與生產這種冷門作物。畢竟先趨總是苦悶的,雖有研究學者相助,還是得耐心走過一段漫長的栽培嘗試與摸索期,然而蔡家父子的苦心與用心終得肯定,儘管進口的薏苡有絕對的價格優勢,但蔡家的薏苡還是持續在市場受到優先關注。
蔡家薏苡的栽培面積雖只有6.7公頃,但蔡家人力不足以管理這樣的面積,不得不引入機械農業幫忙。您相信嗎?蔡家的行動農機湊起來可組成一個車隊(7輛以上)。在此我們也見識到Lamborghini的名牌曳引機。
看到這群堅持的參訓人員,看到堅持的蔡家全家人,讓我對台灣農業的優質化蛻變更具信心。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餐飲業顧問師的培訓班


感謝 李福斯博士之引薦,我們於8/19到生產力中心餐飲業顧問師的培訓班去做簡報,對象是國內餐廳的高階主管或負責人。
緣起是因為餐飲業界的先進們,覺得國內農產品日價格日益高昂,且物無所值,常覺得花大錢卻買不到穩定的好東西。
這些麻煩對標準化程序管理的連鎖餐廳而言,是一致命傷害。
10年前,我們就感受到病從口入的風險,不談汙染,光是有形體卻沒營養價值的食物就可緩效殺人於無形。
可是,絕大多數人都不覺得這股壓力的存在。
難得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我們當然於有限的3小時內竭盡所能向大家說明問題的真貌與合理的改善對策。
討論重點是田中的障礙與麻煩未被正視,且大家都忽略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克服的科學面真相。
媒體與文宣的浪漫情懷,更是讓大家輕薄看待農業生產。
大家忽視田中的實際所需,不理過程,只重視產品要便宜、要安全、要甜美、要好看。
最後,只好大家共同承受無可預期的苦果,正如上文所述:農產品日價格日益高昂、且物無所值、花大錢卻買不到好東西、有形體卻沒營養價值的食物。
會中,我們與大家分享常見的地雷水果-高接梨,那是我們以B.C.S.栽培的水梨,是天地人共榮存的產品

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吃梨,因為都曾有花了大錢,卻全家都不吃而丟掉的不愉快經驗。品嘗過程中,只見各位美食專家一片接一片,直問說:哪裡還有得買?
 
上完這堂課我很高興結交了很多新朋友,也徹底地醒悟,原來還有很多人不瞭解田裡的麻煩與我們食物的危機,看來以後我們要往這個方向多努力了。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合法用藥的重要原則

今天巡視農友的茄子園發現免賴得的空袋在配藥間。
免賴得毒性甚低,但不是茄子的推薦用藥,不該出現在茄園內,經詢問才知原來政府推薦的百克敏與硫醌他已經用太多次了,且成本偏高,他想輪替其他的藥。
我們告訴他,免賴得毒性低,但殘效長,且容易有抗藥性,這種做法很冒險。
最後才知是XX改良場的專家告訴他,沒藥可選用時,可轉向選用衛生署公告的茄子殘留標準列表中有明定殘留量的農藥。
怪不得我們農藥案全問題這麼多,連改良場的專家都這麼說。改天這位農友若因此被罰錢或蒙受損失,應該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農藥推薦使用方法是經過嚴密的試驗與評估而作的結論,不是隨便開會說說的。
衛生署訂有殘留標準但植物保護手冊未推薦者,這種農藥還是不能用。
那為什麼衛生署要訂有藥藥殘留標準呢?農友如是反問我們。
台灣有時會從國外進口茄子,而各國政府對農藥推薦與允用標準不一,衛生署的殘留標準主要就是要規範這類進口產品上的殘毒。
國產茄子生產過程只能使用植物保護手冊上有推薦且衛生署訂有殘留標準者的農藥,二者缺一不可。
在此與大家分享,免得又有人因相信政府官員的話而誤觸地雷。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新富農時代

1231期的商業周刊介紹了5個新富農的故事,他們把農業做大,讓農業成為令人稱羨的明星產業。當然了,甜美果實背後還是有許多大家所不知的辛苦過程。
5個故事的主角,其中有2位與我們相當熟識,看到他們的故事時,相較於其他讀者,我們有著更多的感動與認同。
我們一直認為科學經營管理的農業是台灣的未來也會是人類的未來,台灣農業從業人口頗多,但每每遭遇各種天災人禍,農民總是哀鴻遍野。
每當看到傳統農友的辛勞與收益的不確定性,很多從事農業以外產業的朋友想走入農業,往往就會怯步不前。
所以我們在業餘時刻投身組成土壤作物醫生館,期望以最笨卻最根本的方法走入田間,走到每一個有心投入農業的農友面前,向他們揭露其他更多的選項與資訊,讓農業生產能更有效率、更與天地相容。
端詳這5位新富農的案例,勇於創新、差異化形象經營、正視農業科學、食品安全責任都是他們共有的特質。
台灣還有更多新富農的故事,商周不可能一一介紹,而從我們的角度看來,他們也都兼具上述特質。
農業在台灣很容易開端,但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並穩定獲利,確實也不是容易的事,但只要方法與方向正確,成功是遲早的事。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恆誠有機農場烏龍茶愛心促銷

與大家分享一個壞消息。
虔誠推廣有機與全營養栽培技術的恆誠有機農場(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50&prev=110&next=19&l=f&fid=8 )男主人 張恆誠先生於農曆年後因高血壓失控而腦溢血中風,當時經過一番搶救,目前現雖已脫離險境,但仍無法言語或自理生活。
張太太頓時得完全承擔了家中所有的大小事,但無奈茶園中的工作還是得暫時放下不理,一切安排都以照顧張先生的健康為優先考量。
家中三個小孩雖已成人,但都還在念書,驟逢劇變,現也不得不考量申辦休學來因應。
身為好朋友的我們,在這次意外後才發現,張氏夫婦除了平時生活清苦從簡外,居然也沒有對於這次的意外有預先準備的保險規劃,我們可以想像張太太肩頭上沉重的壓力,將對他們未來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面對家中男主人癱瘓於病床上的嚴酷事實,家中一時也沒有其他的財源收入,但張家除了感謝親友們的關懷外,謝絕親友的金錢援助。
我們藉此部落格與大家分享這個訊息,並協助促銷恆誠有機農場的茶葉。若您本身有飲茶習慣,手邊的茶葉也用完了,請不吝採購張家的烏龍茶。
恆誠有機農場的茶是TGAP、OTAP的優良模範生產品,有逛過里仁店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
其品種為青心烏龍,全程以全營養技術栽培。中焙火。芽葉厚韌,可溶性醣與茶胺酸含量高,可多次沖泡。最小包裝為8台兩真空鋁袋包裝。有意購買的格友請留下您的資訊,我們會以大榮貨運寄出,貨到收款,含運費每台斤售價新台幣2600元
願 恆誠先生能儘快康復,張家能順利通過這次的考驗。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80歲水稻博士 張學琨開畫展


80歲水稻博士 張學琨開畫展
展出時間:99年12月7日~99年1月6日
展出地點:台中市民俗公園地下室文物陳列室
【摘要2010/12/11 聯合報高堂堯】高齡80歲、有「水稻博士」美譽的前桃園和台中農改場場長張學琨,昨起在台灣民俗館展出他的100幅繪畫作品,展期至明年元月6日;他表示希望藉由畫展推廣「稻米文化復興運動」。
張學琨年輕時因台灣經濟未興、普遍缺糧,立志學農,過去不但以台中為中心,成功將機械化栽培和灌溉技術推廣至全台,還代表國家前往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傳授種稻秘訣,有關水稻的研究著作更是豐富。
張學琨的畫作過去幾年已先後在台中、雲林及苗栗巡展多次,作品形式包括國畫、油畫、膠彩、粉彩,主題也很多元,包括農村風貌、名人肖像等;他表示68歲退休後才開始學畫,但作畫只是興趣,真正志業仍是水稻和農業研究,辦畫展目的是想趁機教育民眾,喚醒國人重視稻米代表的傳統價值。
張學琨說,希望以作畫為起點,透過義賣籌款,宣導稻米對經濟穩定、環境保育、健康提升、生活安定和親情維繫的功效。
台灣的農業先驅,在此我們向他致上最崇高敬意,並與大家分享他的畫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