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線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線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這個坑要新台幣678,450元才能填平









熱心格友來信問及,這個坑(http://blog.xuite.net/albert7452/twblog/584544296 )會值多少錢?需花那麼多心力去大題小作嗎?

以嚴謹角度來說,我沒有直接的答案,因為目前還沒走到那一步。我也真心希望不要走到那一步。

是那一步?也就是案主定植後,努力管理,花很多心力,三年後發現植株持續衰弱、藥肥無效,決定放棄或耕除重來。

雖沒有直接的答案,我們可從以下假設來進行推算。

在輸入種苗、工資與可能藥肥成本,看了直叫人發寒。總共新台幣678,450元,這肯定是一筆非常可觀數字。

我驚覺,原來我們常鼓吹的聰明用肥、聰明用藥沒人在乎,應該可在這張圖找到答案。以本案而言,藥肥支出只佔所有成本的17%。管理工資雖佔去所有成本的67%,但因為農家常會以自家的人力投入管理,把這些工資算會被估算成無價(=0)或很低。

我相信這是農家許多痛苦的源頭之一,不可小覷之。

 

土壤穿刺阻力大於13kg/cm2,作物根系無法穿透土壤向下生長。本案案主若貿然種下番石榴,線蟲、立枯病、炭疽病、疫病肯定接踵而來。過去鄰田的那些先烈應該與此有關。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為什麼不能有差別待遇?







茄園主人抱怨已久,他都以同樣方法管理,為什麼這一區的茄子隨便就長得很漂亮,為什麼那一區就一直黃化甚至死亡?是線蟲嗎?是萎凋病嗎?是青枯病嗎?我該做的都做了,怎麼還不起色?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今天終於有空來看看,趁機學習學習。

看了所謂長不好的地方,確實葉片持續黃化,生長進度落後,但還未有死株,此外,也未見嚴重病蟲害現象。

測試土壤壓實程度,生長差者反而穿刺阻力很低。

挖起土壤比較,生長較好的地方,土壤中的黏粒相對較多,且無砏質。

生長較差的地方砂、砏質地較多,且無結構。

案主有頻繁耕犁與施用殺草劑的習慣,二者的微生物相良性發展都有困難,砂、砏質地較多者肯定更艱困。這條件也呼應案主“一年比一年嚴重”的聲明。

我提出設法提高土壤有機質、砂砏質地重的區域肥料更要少量多次、少用殺草劑、適當對症葉面施肥。

土壤存在點到點的微域差異,無法藉耕犁或浸水而輕易均勻化(http://blog.xuite.net/albert7452/twblog/578182453  ),因此,各區域間的差別化待遇是有必要的。當然,這些差異還是可藉改善土壤健康而縮小。

 

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蔥的單純求生本能


 



 
這片砂質地的蔥園曾經藥石罔效,一度被青農夫妻所放棄,還好願意聽我淺見,被救起來了,我一直樂觀期待他們會越來越好。
一周前老闆娘告訴我,依照我的方法,蔥確實活起來了,而且改善很多,但突然又變黃了。
路過鄉親與鄰家老鳥多言多語地指教,內容不外乎:
這是線蟲危害
那是根螨危害
又是X@#$%X&*病在作怪了。
誰教你都不下肥
老闆娘問我說,是不是該下個肥或灌個什麼藥來補救一下?
突然又變黃?目前是這對青農夫妻的觀念與信心建立期,於是天黑前,我丟下手邊會議,撥空轉個彎過去看看。
到了現場,我看到新生蔥芽葉管硬活性頗佳,粉層均勻且厚,但蔥葉轉為淺綠,外圍老葉更淺,確實令人擔心,特別是近期蔥價看好。
我看看雜草依然肥美,且剛剛下肥,唯一異常是表土10公分下溫度還高於攝氏40度。
但近期的高溫又讓根系環境非常艱困,我研判只是單純缺水。
於是,我指導了水份管理技巧,再三確認他們了解後,我才離開。
不負大家所望與期待,加強合理給水後,三天後蔥又活起來了。年輕夫妻又放心了,各位上市場也可安心一些。
雖說砂地土壤通氣排水良好,但其CEC很低、有機質不易化育為土壤組成、若又偏酸管理上會更是艱困。


我暗自悻悻地吐了一口氣,還好有過去,否則鄰家改天又會丟一句:「那些只會念書沒實務經驗的專家都不可靠」。

我再次感受生命的強韌求生本能,只要輔以合理所需,自然會有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