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義診 albert7452@gmail.com
關於作物生長過程為一是非黑白的科學事件,所有結果都有導因。錯誤的資訊將誤導改善對策,未對症處理等同於浪費時間與資源。 為了讓更多有心的農友能體認農業操作中,依據科學的重要性,及全營養作物的美味,我們提供免費的線上或田間義診。程序上為先行於網路上討論與診斷,後續始為視狀況田間到診。 我們沒有國家的豐富資源與優渥薪酬,而且資源嚴重匱乏,因此,我們保有是否能實際田間到診的免責權利。田間義務到診也將視我們的行程而排定。
請記得給我們足夠的資訊,諸如品種、土壤或介質、所在鄉鎮、栽種時間、遠近微觀照片、病症、用肥量、用肥方法、肥料種類(N-P2O5-K2O)…等將更有助益於狀況的掌握。太過於簡要的大範圍問題恕不回應,非誠勿進。 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光臨與指教。有案例就留到上述e-mail吧。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突來的腰痛,美麗的際遇




昨天下午就覺得腰部有些彆扭,不是很自在,但當時不以為意,繼續我難得的運動行程,完成肌肉重力訓練。

 

晚飯後,我去看個中醫,最近的感冒後久咳不止,甚至消化不良,腸胃脹氣,食物殘渣在身體停留時間過短,早上吃的食物,中午就會在馬桶見到了,大腸也失去提取水分的功能。

 

看完中醫,立刻服下一包醫生開立的科學中藥粉,喉頭熱熱的,延伸至肺腔,接著狂打了幾個膈,不咳了,也沒那麼多的脹氣感覺了。

 

為了今天早上屏東的出差行程,所以,昨晚我還是趕了夜車到南投。下車,更覺得腰部有些使不上力,也隱隱痠痛。

 

睡前又服了一包科學中藥,感覺更舒服了。

 

今天起床,我發現腰不是我的,不聽話,若有人抬我起床最好。只是出差在外,我只好忍著痛起了床,居然花了我快二分鐘的時間才挺起腰離開床沿。

 

接著,忍痛完成了盥洗後,我才發現,我連條短褲都不會穿,連襪子也不能用平常方式穿上。

 

可喜的是,我發現大腸提取水分功能漸趨正常,而且沒有咳嗽與脹氣感覺。

 

腰部的痛楚,讓我知道我閃到腰了,只是我沒搬重物,昨天的運動也算溫和,怎會閃到腰?而且超乎我想像的刺痛,越來越嚴重,與我生命中過去的感受大不相同。

 

無法取消既定行程,我還是趕到了屏東,下車更是令我痛苦,客戶見到我的拙樣,關心我發生什麼事,只差沒幫我攙扶下車。

 

打開後車門,提取我的筆電包,我才驚覺事態嚴重,文首照片中不到五公斤重的筆電包,我居然提不動,幾度更換姿勢後,我才勉強忍痛提取。

 

感謝客戶的包容,我在步履蹣跚中步行巡視場區,一一查核我所關心的關鍵現場,他也陪著我龜速同行。

 

客戶與我分享閃到腰的處理經驗,最好就是站直身,多走路。確實,巡完場區留了不少汗,我的腰也緩解許多。但我的腰仍持續會提醒我它的存在,特別是變換姿勢與行動時。

 

最近身體狀況不好,感冒後久咳不止,又閃到腰,這是什麼狀況?

 

我直覺這只能用經絡與能量的概念解釋,我上網看到底下這部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vLTUUr7M   ),半信半疑的試看看,我只用力按了人中穴,持續慢慢轉動腰、擺動腰,漸加大動作範圍。我只能說,太神奇了,我找回我的腰了,疼痛顯著緩解,而且更可如我所意地運動。

 

就在短短30秒的重大改變,這又是什麼狀況?

 

很早就聽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句話在當下我有深刻體悟,身體的能量與養分輸送、代謝若因故被阻斷或失聯,即使生命還是存在,但不適感與病痛是無可避免的,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想想,這幾天我接了不少工作,又忽冷忽熱地穿梭在戶外與冷氣房。飲食與休息也不正常,能量與養分輸送、代謝阻斷或失聯很難避免。

 

想想,我平時用土壤健康 四+( http://blog.xuite.net/albert7452/twblog/86711512  )的角度去解決疑難雜症,其實也是在修復土壤內的各種失聯與斷裂。

 

今晚心情很好,腰不痛了,脹氣、咳嗽也好了。也感謝這突來的肉身教訓給我的指導。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輕薄的決定,卻要大家一起承擔



懶人速閱
首頁圖中黃褐坑疤的梨子,雖然不是高接梨應有的原貌,但也無害身體健康,可安心食用。 木栓坑洞化的組織肇因於鈣硼元素分配和移動上的問題,成因複雜。例如:磷鉀鎂是否偏高?膨大期通風日照是否不佳?土壤質地是否偏砂?氮肥是否偏高?有無胺基酸或醱酵液湊熱鬧?根毛到果實間的水分輸送微管束是否暢通?…
這些問題可能會以作物生長不如預期來呈現。果農面臨壓力又只求速解時,生長調節劑 或具類似功的資材(如&%#○×★微生物的發酵液或牛奶黃豆雞蛋糖蜜水)常會是解套出口。
使用這類資材, 若沒有完整考量與配套,這類的裡內骸人的果實在未來會更是常見,不利市場推廣,不可不慎。









總有個夢,一直期待高接梨可成為台灣外銷精品。


近來剖了幾顆平地高接梨,都令人擔心,其生產者中,部分果農承認有施用生長調節劑,但也有表明完全未使用。

您是消費者,雖不是趾高氣昂的大爺,但應也不會想當個冤大頭。

這些果肉內的褐色斑點與坑洞是缺鈣硼的表徵,外觀駭人但無礙食用安全,其背後成因複雜。無論如何,接觸到這樣產品的消費者一定會對高接梨產品負面印象再添一成,甚至是概括全面性的認定原來高接梨就是這副模樣。

總有人問我,生長調節劑沒有毒性,為什麼不能用?

我從來就不會限制夥伴使用生長調節劑。確實目前沒有具體證據證明吉貝素(GA)、吲哚丁酸(IBA)、細胞分裂素(6-BA)、萘乙酸(NAA)…之類的產品有害人體健康,其中GA還是來自於天然,我當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但我會提醒以下二觀點。

一、不是不能用,但要了解可能衍生的負面成本。

二、不當濫用,還是有害生產者荷包與土地永續經營。

梨園常見,無意間,長期忽視果園土壤壓實、排水不良、養分失衡、偏酸問題,加上最近天氣高多濕,常使得氮肥有效性相對顯著,其他移動性的養分如鈣、硼相對吸收不良。

前例昭昭。合理量的鈣、硼能提升作物病害抵抗能力;提升品質;延長貯運壽命。

每年北半球的第一顆梨子就出現在台灣、在台灣就可生產高緯度區域高品質的梨子、完整的栽培管理資訊與技術是我們在高接梨上的生產優勢,很可惜,我們一直沒有掌握到優勢帶給我們的機會。

什麼叫不當濫用?這要從為什麼要使用生長調節劑說起。

當天候異常或作物生長狀況可能超脫管理者預期,以高接梨而言,例如:擔心低溫對梨穗傷害、授粉著果不良、對果實膨大速率不滿意等,生長調節劑就會有表現的空間。


生長調節劑也可視為外源補充用來彌補作物內生荷爾蒙所不及的部分。

健康作物原有複雜的內生荷爾蒙生成與反饋機制,作物因所在環境、樹體累積養分、根圈礦質肥分、各位置碳氮比….都隨時影響其生成與反饋。

每棵樹都是精算家,隨時盤算資源調度與因應對策。外源的生長調節劑只是管理者的意見,肯定無法精準協助,甚至有可能變成搗蛋的豬隊友。

作物所在環境、樹體累積養分、根圈礦質肥分、枝條安排、土壤健康狀態、各位置碳氮比….眾多影響品質的重大權重因子都須持續關注與經營。以高接梨而言,想做到顯著市場區隔的品質,上述更是重要,更需長期耐心經營與安排。

生長調節劑或許能解決眼前一時的問題,但那些需要長期經營與安排的根本重大權重因子一直未被正視,梨農肯定走入成本節節高升、良率持續下滑的風險區,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管理者最聰明的對策還是尊重作物的意見,給予合適的生存條件、排除不必要的負擔。建議在需有完整的準備與經驗後再考慮施用生長調節劑,否則,只是拿自己的收入在開玩笑。

生長調節劑對作物而言,只是給個刺激訊號,作物收到刺激後產生對應的反應。生長調節劑並未提供所需資源給作物,只給訊號指示,不給資源,這般情境常會是揠苗助長。

例如上述缺鈣硼的事,常發生在施用6-BAGA後的果園。果實生長旺盛,膨大迅速,移動性較差的鈣硼反而吸收不足。

或許,我們可直覺樂觀地以為補充一些鈣硼給梨樹即可,但經驗揭示通常效果不一定很好。深究其中,您會發現原來還有土壤、溫溼度、修剪、留果等問題也牽扯到鈣硼的有效性。

所以不要樂觀又輕薄地期待生長調節劑能帶來輕鬆無痛的救贖。
高接梨生產過程中,修剪、嫁接、多次套袋、解袋、採收、分級會耗去果農非常高昂的成本。若在採收當天才發現果實不具商品價值,所有之前投入的成本都會化成泡影。更可怕的是還有很多外觀看不出的內部異常,到了客戶餐桌上才被抱怨,所有美妙的未來都只能留存夢想,也根本地扼殺了台灣高接梨出口良性發展的可能性。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這個坑要新台幣678,450元才能填平









熱心格友來信問及,這個坑(http://blog.xuite.net/albert7452/twblog/584544296 )會值多少錢?需花那麼多心力去大題小作嗎?

以嚴謹角度來說,我沒有直接的答案,因為目前還沒走到那一步。我也真心希望不要走到那一步。

是那一步?也就是案主定植後,努力管理,花很多心力,三年後發現植株持續衰弱、藥肥無效,決定放棄或耕除重來。

雖沒有直接的答案,我們可從以下假設來進行推算。

在輸入種苗、工資與可能藥肥成本,看了直叫人發寒。總共新台幣678,450元,這肯定是一筆非常可觀數字。

我驚覺,原來我們常鼓吹的聰明用肥、聰明用藥沒人在乎,應該可在這張圖找到答案。以本案而言,藥肥支出只佔所有成本的17%。管理工資雖佔去所有成本的67%,但因為農家常會以自家的人力投入管理,把這些工資算會被估算成無價(=0)或很低。

我相信這是農家許多痛苦的源頭之一,不可小覷之。

 

土壤穿刺阻力大於13kg/cm2,作物根系無法穿透土壤向下生長。本案案主若貿然種下番石榴,線蟲、立枯病、炭疽病、疫病肯定接踵而來。過去鄰田的那些先烈應該與此有關。

 

坑人於無形的坑-田間排水問題



暴雨將襲,我們應景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許多農友作物不健康,即使用藥,也不會有良好控制效果。

針對不少的案例,我都會提出以下另角度觀點供大家參考。

我總會請這些農友注意一下排水問題,常收到回應不外乎是以下五種答案:

a沒問題。

b田裡淹過水或下過雨,地面半小時就乾。

c我排水溝都有疏通。

d砂質地土壤不會有排水問題。

e山坡地不會有排水問題。



其實,土壤排水,千萬不要只看表面。
 


 



當農地土壤過量含水時(大於田間容水量的部分),排水方向應可有二方面排出,一是橫向,另一是縱向。地質活動的特性、加以農業機械的活動、頻繁耕地的擾動、雨水與灌溉水淋洗帶動微細黏粒或膠體向下移動沉澱等,讓台灣的農地土壤常呈現層狀結構,甚至是無結構但各層次質地存在很大差異。

水分在層狀堆疊的土壤中,幾乎都是橫向運動,難以縱向往下移動。

以下摘要自氣象局台中改良場氣象站與高雄改良場氣象站一年內的蒸發量與降雨量資料。


 

高雄站資料可見10606~10610各月降雨量顯著大於蒸發量。678月的降雨量更是顯著暴突。



 


台中站資料可見10606降雨量顯著大於蒸發量(7月因儀器維修)

降雨量大於蒸發量,多出來的水何去?理想狀態當然是作物攝取。那剩下的呢?只剩橫向移動(包含表面逕流)、與縱向的往下移動是合理去處。

以高雄站1067月看來,若表面橫向無法排出,不向下準備個60公分排水的空間,下完雨肯定與高價行情無緣,只能眼看市場行情高漲,手上卻沒貨可交。

若能了解這番道理,面對即將來臨的大雨,或許還可遇到一筆機會財運。

 



所以,為確保表面過多雨水可沿表面徑流排出,嚴格說來,疏通周邊溝渠也算有意義。

只是,這些水若能存入自家地下水庫,還可得到很多神奇的附加價值:

a回補區域內的地下水。

b誘導根系向下發展。肥料可用更少、產量更高、品質更好、農藥也可更節省。

c可減少不必要灌溉。

d向下延伸有效土層。

認真走訪鄉間,許多田區的周邊排水溝有時比田地還高、有時外圍大溝阻塞,橫向排水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此時,縱向排水將是合理解決途徑。

縱向排水會受排水不良層所阻隔,想讓縱向排水順利一點,改善排水不良曾有其必要性。

改善越深,成本越高。不見得每案都要改善很深,這與當地的作物種類、雨量、管理者期待、排水不良層位置….等有關。

需特別注意的是,縱向排水也會有層次間差異的問題,有時地底下30公分排水不良,30公分以下卻沒有問題。有時60公分以下排水不良,60公分以上卻沒問題,即使是同田區也不一定相同。

 

若您田間看到下列徵狀:

a田區面積平整(越大越要小心)

b根系成平面分布。

c穿刺阻力高(可用長桿螺絲起子刺刺)

d犁土發現鏽斑層。

e葉片會有高溫午睡習慣。

f所在位置在河川沖積平原上。

g農機活動頻繁。

h翻耕頻翻

……….等。建議您也要注意一下排水不良這個問題。

排水不良會引發根圈病害(疫病、軟腐病、青枯病、鐮孢菌)、根圈線蟲,及地上部的病害(例如根系浸傷,組織失水

高溫所引病害)

 

以下是另一聰明的青農,擬於一塊空地定植番石榴。老早就耳聞當地許多前輩種過番石榴都血本無歸的慘烈故事,但他還是想種番石榴,因而向我尋求協助。

這是一塊在田尾鄉老濁水溪沖積平地範圍的田區。

 

 



經實地診斷後發現,全區土壤無結構,表面龜裂,偶有雜草生長,地主也要求清除。全區為古濁水溪沖積平地。土壤經過長期不當管理與強烈擾動,表土目視有機質<1 span="">

速測土壤 pH7.87 EC(土水比13) 1.2 mS/cm。表土土壤質地為砏質壤土。

土壤草相以香附子與馬齒莧為主。但生長也不甚理想。人為巨大擾動後,土壤生物相重建中,且因缺水而重建受限。

眼看他租了田,整了地,還未定植苗木,周邊鄰田農友一直慫恿他快點動手。在他看過土壤剖面穿刺阻力後,他慶信自己還沒動手定植番石榴苗,有道是吉人天相,若貿然開工定植,我可預見未來將會有一堆非常可觀負債等著他。


 

作物整合管理(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 ICM)是近年國際間興起的農業管理技術,作物的健康是由很多條件堆疊而成。長不好、出現病蟲害,通常是之前堆疊的相關條件需要調整,最後以長不好或病蟲害方式呈現,若只有直線地想到用什麼神奇的產品去對抗作物長不好或病蟲害的問題,必然招致失敗散財收局。

若農夫對ICM有興趣,面對作物長不好或病蟲害的問題,應先從金字塔底端逐步踏實做起或逐一查檢,別讓頂端的害物控制成為所有行動的唯一焦點。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被我們忽略的地下世界



 
 





我總是看他悶悶不樂的,為什麼來上課時總是面帶憂鬱。在帶領社大成員造訪信哥果園並執行田間診斷後,我才知道真相。

信哥是位返家從農的二代青農,自知所學不足,持續參與多種進修課程,期待在返鄉務農後能更順利成功。

因知識上的落差,家中長輩在無意間立下一道屏障,家中長輩沒勇氣接受新方法,無法讓他在自家田間驗證四方所學的新知識。

幾天後,他帶著紅龍果來送我,外觀尚可,但接過手來,我感受到果實的高溫,測了一下溫度,天啊,吹了一段路的冷氣,到我手上居然還有33.6℃。


我說,他家紅龍果出貨客訴多,不耐貯運,除了採收時間要迴避高溫、採後要設法降溫甚至預冷。

長期以來,根系土壤環境存在逆境、水分蒸散後補給不順遂、養分利用率異常、枝條果實也長期處於高溫條件。

因此,難怪炭疽病、溼腐病、潰瘍病持續發生,這些問題用什麼農藥都不會見效,唯一的機會只有改善管理思維,從根圈土壤管理做起,才有望脫離眼前困境。

他說,他會再和家中長輩談談。

透過紅外線鏡頭,我見到信哥果園頂上枝條溫度可高達41~45℃,下方果實溫度42~45℃,地上抑草蓆的溫度也可高達46~50℃,更傷腦筋的是根圈畦面位置從去年年底起覆蓋了數目不詳的肉雞雞糞,至今還是有些異味。







相信這樣的高溫持續累積,造成花果枝條根系的熱傷害可法閃避,周邊任何微生物都可輕易伺機腐生回收,所以,什麼藥都沒用,什麼藥都是多餘的。

我看到茂盛的雜草,也耗去他許多除草的成本。我看到持續萌發的新芽,就像一隻隻的鯊魚劍朝天佇立在果園內,剪也剪不完。

我總是提醒大家要關注土壤與病害的關係,也常被當異端邪說。期待有福氣與緣分的朋友能在這篇文章中找到自己的救贖機會。

Xu and Huang (2000)bent grass (Agrostis spp.)所進行草皮高溫的試驗,觀察試驗的草皮顏色與植株活力,試驗證明,相較於氣溫高溫傷害,地面根圈溫度的熱累積高溫對植株所造成的傷害更是顯著,隨著根圈溫度升高,傷害越是嚴重。


台灣農地田間常鋪設銀灰色塑膠布以抑雜草,這類人工覆膜無法讓水氣、空氣與熱能順利流通,通常反而會讓土壤微生物飢餓、單調化、根圈土壤缺乏乾溼冷熱的結構發育機會、也把根系誘引向上,最後不免也面臨根系熱衰竭,全株體溫升高,終至染病被回收結束。

圖中的茄子園,畦面的塑膠布還沒照到什麼陽光,早上08:30就已經升到33℃。您能想像,晚些時間,中午的時候,畦面的塑膠布溫度會又多高嗎?全區生長異常除了病蟲害須檢討,人害肯定也須被認真檢討。





生產者依循法規並安全用藥是合法權益,但是,當您認為農藥成效真的沒法讓您滿意時,不要急著批判植物保護手冊內容落伍,更不要直斷農藥公司沒天良偷工減料。這時,真該捫心自問,您對植物懂多少?您對土壤懂多少?還不真誠面對,那就只有等著被淘汰了。

同時間,同海拔,相隔300公尺的另一處紅龍果園,地上雖不是我很滿意的多元化草相,但因土壤相對健康,枝條溫度也低了許多,最高只有40℃,最高果實溫度則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