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土壤生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土壤生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為什麼不能有差別待遇?







茄園主人抱怨已久,他都以同樣方法管理,為什麼這一區的茄子隨便就長得很漂亮,為什麼那一區就一直黃化甚至死亡?是線蟲嗎?是萎凋病嗎?是青枯病嗎?我該做的都做了,怎麼還不起色?而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今天終於有空來看看,趁機學習學習。

看了所謂長不好的地方,確實葉片持續黃化,生長進度落後,但還未有死株,此外,也未見嚴重病蟲害現象。

測試土壤壓實程度,生長差者反而穿刺阻力很低。

挖起土壤比較,生長較好的地方,土壤中的黏粒相對較多,且無砏質。

生長較差的地方砂、砏質地較多,且無結構。

案主有頻繁耕犁與施用殺草劑的習慣,二者的微生物相良性發展都有困難,砂、砏質地較多者肯定更艱困。這條件也呼應案主“一年比一年嚴重”的聲明。

我提出設法提高土壤有機質、砂砏質地重的區域肥料更要少量多次、少用殺草劑、適當對症葉面施肥。

土壤存在點到點的微域差異,無法藉耕犁或浸水而輕易均勻化(http://blog.xuite.net/albert7452/twblog/578182453  ),因此,各區域間的差別化待遇是有必要的。當然,這些差異還是可藉改善土壤健康而縮小。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過分簡化的關係式


絕大多數的人,總以為只要停止破壞行為,土壤自然會恢復原來的健康狀態,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事實上這樣的簡化關係式,害慘了很多人,也讓我們無法擺脫食物安全的問題,讓我們的安全農業很表面化。若不正視這個問題,農委會想在十年內把農藥減半,肯定是需要天降奇蹟。
以長遠幾億年的地球歲月來看,輕微的可逆污染或損害,或許可在幾百年內慢慢自淨修復。但任何一個農民在田地裡有力氣可耕作的時間只有幾十年,真靠農事生產養家活口的人,應該沒有人可以耐心等待漫長的自淨復育時間, 更何況有些問題是無法藉自淨復育來改善的。
表面有機擁護者的看法裡,在農地中,所謂的破壞行為,施用化學肥料與農藥應屬頭號罪行。
但是,在農地中,停止使用化學肥料、農藥與改善土壤健康,沒有直接相關。
以下為敝人對健康農地土壤的定義
一、土地可生產無害健康的農作物( 重金屬、農藥、污染物質都在危害濃度以下)
二、生產的農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價值而且批次間差異不大
三、土地可以永續使用與栽培健康作物,無愧於子孫。
作物健康與土壤狀況息息相關,而且每塊田地存在各自不一樣的限制因子。確實有不少限制因子與濫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有關,但也有不少限制因子與化學肥料和農藥沒有關係。嚴格說來,應該與管理者的作為相關性最高。
所以不要再天真地期待停止施用化學肥料或農藥,土壤自然會健康,重點在於是否以科學的角度去修正土壤中的限制因子。

這篇文章(http://blog.xuite.net/albert7452/twblog/548319985  )內的兩個案例就是最好的說明。當田間土壤持續存在限制因子,且未被解除,作物持續生長不良,又怕運氣不好被檢出農藥,只能傻傻地持續使用儀器不認識的各種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