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I0SA82euibhbj7JshB4lqh_Um75nVO3VpCqtDBVFcRFRu-jUiHR3KsomHgiLeuTey8vjwF0IK_2iqoF2HP5TTsVRd7Xp-er7QMlcFc6JHrtLCxMobIyu-SQHhsi0sIsIjqTWuU0SikXM/s320/%25E6%25BC%25A2%25E9%25BE%258D%25E8%2591%2589%25E5%25BA%2595.jpg)
若朋友您有喝茶習慣,請看一下這葉底,不問您那個山頭那個茶區,您覺得這像那個海拔的茶?這是99年的國產冬茶,採收日在立冬後3日,其芽葉均勻肥厚、果膠質層豐腴有韌性。
高山出好茶,好茶來自於高山。這是大部分消費者與茶農腦海中存在的刻板印象。但是當很多茶農都前仆後繼爭相比山高,深入更高的山開墾茶園時,這會不會是一場災難?原來出好茶的茶園會不會繼續出好茶?為什麼很多茶農會抱怨鄰田大量開闢成茶園後,茶葉品質每況愈下。
討論高山茶對台灣的衝擊不在此篇文章的範圍,那除了惹人嫌議外,還會掀起無以平息的爭端。等我們養精蓄銳後改天再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我們努力尋求的高山茶替代方案,讓低海拔也有高山的品質。
話說台灣低海拔的茶園,普遍存在土壤硬實、有機質不足、酸化嚴重、水氧交換不良、有效土層淺化、細根群淺化、養分失衡、樹勢衰弱、病蟲害族群數高、…等問題。我們要改善的目標茶園位置在南投竹山的不知春,海拔約70-100公尺,園區所植為10年以上的金萱茶樹,也脫離不了這樣的範疇。
如我們之前所言,如何讓這片茶園肥少一點?藥少一點?品質與產量還要能昇級,是我們改善的重點。現在您在看得這篇文章其實是我們花了一整年後的改善結論。
土壤硬實、有機質不足、酸化嚴重、水氧交換不良、有效土層淺化、細根群淺化、養分失衡、樹勢衰弱、病蟲害族群數高都是我們克服改善的內容。其中順帶一提,灌溉水品質也是我們改善的範圍之一,不良的灌溉水質讓農藥與肥料效果大打折扣。
今年冬茶驗收成果了,總而論之,相較前5年的年均成本,年度總成本減少約30%;產量呢?增加16%;品質呢?大家都說很好,我們也不善於用文字吹捧說它有多好。 這泡茶在製茶過程就展現異於常態的風華,沾滿了露水的頭磅茶,居然出現以往“午菜”才會出現的香氣。
萎凋於炒茶過程中,製茶師傅也覺得這和他門以往習慣的不知春茶有很大的不同。
沖泡後香氣四溢,大家都享受那種沉浸於茶香的幸福感覺。茶湯為清澈蜜綠色。茶湯圓滑渾潤,杯底餘香不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kXR_FQVhY9Wsccf7UPHKibTJl-FQ2bDTzOz5lbOaoSTmhPslV-yl5SFtjm7pBBvOYUzoCfNmrhSguRDD2bLJ8t-_JvKEc7T3kd94VFQGN1tubgdbXL_GG6MyVuuiT4jFdOTwAmRuwRT8/s320/%25E6%25BC%25A2%25E9%25BE%258D%25E8%258C%25B6%25E6%25B9%25AF.jpg)
鄰居跑來試茶直說這絕對不是不知春的金萱;也有人說這是加料的茶,不知春的茶不可能這麼香;還有人說這是瑞里(海拔1000M)的茶;也有耆老說20年前不知春的水準就是如此,那時不知春氣候溫暖、溼氣穩定、土壤肥沃(怪不得地名叫不知春)。…大家喋喋不休,看之,我們又惹來新的爭議了,園主還得傷腦筋該如何去跟大家解釋這個出自自家茶園的陌生茶。
我們雖然高興在心中但還是不禁想問,我們的祖先都可以在這些地方種出高品質的好茶,為什麼科學發達的今日,後代子孫非得往高山跑呢?不要只怪天候變遷,難道大家都沒想過是不是存在著什麼迷失?
這泡茶也是存在著一些缺點,如枝梗偏長。沒關係,我們的團隊會繼續幫他們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