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問及這篇文章看來非常有道理(http://dr-soil.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9241.html#more),但要怎麼應用?我們以下案例來說明。
這是來自於埔里大坪頂的案例,近來高溫多雨(午前高溫,午後下大雨),絲瓜園正遭遇疫病菌的猛烈攻擊,當然又不少絲瓜陣亡了,這些裂果或在樹上發病的絲瓜果實無商品價值,農場主人當然是把他們摘除。而摘下來受危害的果實當然就隨手丟在地上,這常見於田間管理的常態,如圖所示,腐爛的果實上爬滿了白色菌絲。農友總想落葉歸根,病害果水分含量高、數量多無法集中焚燒,只好安慰自己,期望病菌下土後會死亡或被噴施的藥劑消滅,順便進行果實內養分資源回收,但這可是好心做壞事的錯誤示範。
這是田間衛生的觀念,爬滿白色菌絲的患病果實內可視為大量游走孢仔的散播中心,只要有機會,這些孢子會藉風、水、蟲、人的力量與運動,移動到理想的滋生環境,繼續危害更多的果實或作物的組織,這些孢子與菌絲都有良好的防水保護層構造,藥劑不容易侵入病菌體內,最好的方式是移除離開園區。
宿主條件、環境、病害族群數因子在此案例中都有不利於作物的狀況。
1.宿主條件因子:作物根系淺化、作物營養組成失衡。
2.環境因子:土層雖深厚但有效土層淺薄、土壤 pH太低、肥力供應失衡、高溫多雨、土壤硬化、有機質不足。3.病害族群數因子:越來越多,無以阻擋,噴藥也沒效,甚至產生抗藥性了。
上述三因子,宿主條件因子、環境因子通常不容易立即改變,但病害族群數因子除噴藥控制外,以人力自系統移除是最好的方法,您可試想,把地上那顆爛果移除了,上面數以億計的病害是不是馬上就沒有危害的機會?
這就像您看到蟑螂,會想找拖鞋打牠或噴要幹掉牠,但若有幸讓您找到未孵化的小小卵鞘,您就可以一口氣幹掉40-150隻的蟑螂。是實上,蟑螂卵鞘隔離保護良好,殺蟲劑不易對卵鞘內的蟑螂寶寶造成傷害。不過話說回來,一隻母蟑螂一生可生產50個以上的卵鞘,持續維護良好衛生環境,讓蟑螂不容易謀生才是根本知道。
摘下來的果實不能燒,怎麼辦?只要準備一些黑色塑膠袋集中病果加一些石灰與尿素後封袋強日曬10天以上,始可放入田中作為資源回收材料。
不要嫌麻煩,這些勞力付出絕對是值得的,您會發現農藥可以越用越少。若能兼顧宿主條件、環境因子的調節,您會發現令人聞之色變的疫病其實很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