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小孩、狗與作物



不知您有沒有經驗?養狗養小孩,茶、飯推到他們前面,想吃的就吃光光,不想吃的就留一堆,或頭也不回,快跑逃離現場。
作物就不一樣了,您給什麼,他們就得逆來順受,照單全收,反正他們想跑也跑不掉。
但逆來順受,照單全收之後,他們還有福氣來享受嗎?通常是沒有。至少我們遇到的都是無福消受才會找我們支援。
不正確的管理與關照,會衍生出很多土壤的毛病,甚麼是土壤的毛病?(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22&prev=225&next=219 )當一片農園越做越辛苦,越來越不賺錢,越來越沒效益時,真的就好好檢討,是不是管理與關照的方向出了什麼問題。
作物其實與小孩、狗一樣,也會表達他們的好惡,只是您看得懂或看不懂,該如何察知他們的好惡?您可以自作物全株的顏色型態與光澤去進行完整的溝通。
聽懂作物表達的好惡,農友就不會亂花錢卻又鑽不到錢,消肥者就會買到更物有所值的好產品,土地也得以永續經營。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政府的德政?

這是一篇會惹人爭議的文章,我們沒有惡意,只是要釐清一些事實,讓大家珍惜資源,不要恣意污染環境。
很多因素讓我們的肥料價格離譜地違背合理的經濟交易原則。簡而言之,政府控制肥料價格,不准肥料上漲到應有的物價水準。
您可以看看上方的剪報內容。沒錯,連自產尿素的中國,農民購得尿素的成本都比不生產尿素的台灣還高。此刻,中國農民的收入應該是遠低於台灣農民。
話說是控制價格以保護農民,但我們認為這反而害了台灣農民,害了台灣農業,讓台灣農業無法正常發展。

在我們走訪全台各地的田間案例中,因施肥過當所造成的生長不正常、品質產量劣化、病蟲害失控、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占了所有案例的絕大多數。

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未來,不管您的品質好壞良莠,沒有品牌的農產品等同於地攤貨,但品質、產量、安全不穩定的農產品如何經營品牌呢?(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96&prev=188&next=12&l=f&fid=7 )
肥料太便宜,讓農友無異間浪費了資源,讓台灣農業回歸正常面的可能性越來越渺茫。
但是那一政黨有本事把肥料價格調漲回歸正常面呢?

萬物之靈的人類

有些事情沒有用心去比較,我們看不出它的嚴重性,一但找到具體數字佐證時,我們常常會嚇一跳。
假設把地球開始至今以24小時來比擬,午夜前2秒北京人才剛出現。2秒內,我們已把地球搞得如此的混亂,恐龍出現只有52秒,破壞力應該還比不上人類。
若不小心,農業其實也會是一種高污染的產業,而這種污染來的無聲無息,來的不快,且大家似乎還能比較容忍這般的污染。

關於我們對有機農業的支持立場

網友問及土壤作物醫生團隊左批有機法規,右讚揚化學肥料,是不是反對台灣推行有機法規?
這真是誤會大了,事實上我們眾多輔導的客戶中也有很多是執行有機農法的客戶。不過非常感謝這位朋友,用另一角度檢視我們的立場,並讓我們的立場更明確化。
土壤作物醫生團隊推行的“全營養栽培方式”(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10&prev=19&l=f&fid=8,
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19&prev=50&next=10&l=f&fid=8)可以應用於有機農法,或慣行農法,它是一種科學邏輯的配套措施,不吹捧任何產品,只是把對的東西應用在正確合適的場合。若客戶是有機農戶,所用資材與方法要符合其所轄驗證單位基準、環保法規、衛生法規與有機法規;若是慣行者,只要符合環保法規、衛生法規與吉園圃規範即可。相較於有機農法,慣行栽培所能應用的方法與資材較為靈活許多。
我們非常認同有機農業,肯定有機農業為台灣農業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團隊內也有很多人具有機稽核員的身分。但我們反對偽善的有機農業,這不利於消費者、農友與環境永續經營,只利於產品通路商。
什麼是偽善的有機?其實這與我們的法規設計有關(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12&prev=96&l=f&fid=7)。
我們列舉如下:
  • 允許有機農友使用有機肥,卻不管制單位面積內氮肥的使用量(慣行農業也有這個問題,這會造成地下水資源內硝酸態氮的嚴重污染(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193&next=191&l=d&fid=15 )。
  • 錯誤認知所造成的輿論壓力,往往可輕易顛覆專業決策方向。例如之前擬推動的5%法定下限的農藥殘毒容許量,因消費團體的異議而立即退卻,不見官員持續溝通。這個決定,把很多有意願從事有機農業的生產者無法順利取得法規資格。
  • 受限於資材與方法,有機農友於田間遭遇的難題比慣行者還多,但實際下田持續輔導農友的專業人力與資源還是嫌少。
最後我們想拋出一些思考的議題,大家可以想一想。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葉面肥的威力


不要全然相信我們說的,看看照片告訴您的事實。
圖中的扁浦於農曆年後冒出土,從此展開他傳奇的一生。
這是一株茄、豆園內被疏忽的野生扁浦,因隨機進入園區的種子而萌發,園主也沒刻意去鏟除之,任其自然生活了7個月,且不受園主刻意照顧,因此,也沒被刻意下過肥(沒有因蒙受求好心切而被亂下肥的狀況),根系的限制因子其實不多。

原本的植株壽命也應走到其極限了,園主也懶得把枯萎乾黃的藤蔓移除,最近,園主發現他好像新芽還有一點綠意,園主只有在管理豆子時,順便隨意噴個葉面肥,10天的時間換他如此盎然生機,甚至還比其他刻意栽培者還長的好,即使現在不是扁浦當令的夏天。
您可以看到,枯萎的中段,雖然葉片掉光了,其維管束應該還很健康、且順暢。給了正確的葉面肥後,他又是一條好漢,繼續開花結果。

為什麼有機茶較耐泡?是不是有機茶較有能量?

網友問及這個問題,回覆於此。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還是以簡單的圖來討論這個複雜的問題。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3&l=f&fid=15
假設您人在台中,您想去台北,您往南出發,手中有紅鬃烈馬法拉利一部與腳踏車一輛,在出發方向選擇錯誤的前提之下,您以為使用那一種工具會有較令人錯愕且矯正代價高昂的結果?
古有明言,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化學肥料成分濃度高就像法拉利效率極高,有機肥料成分濃度低就像腳踏車速率慢一些。成分濃度高,單位面積的使用量很難準確控制,不小心就傷及根系、一陣大雨就不見了、不小心就過量了。
反觀有機肥肥分雖低,但釋肥速率慢,不易傷及根系,除非完全被水沖走,否則可穩地持續供應作物所需養分。
一公斤的尿素所含純氮約略等同於7公斤的黃豆粕或2公斤的硫酸銨。要農友在一分地上均勻施用7公斤的黃豆粕非常不容易:若要農友在一分地上均勻施用1公斤的尿素或2公斤的硫酸銨,更是困難。操作技術上不是不可行,只要用心一定辦的到。
化學肥料濃度高且速效,加上價格不合理的便宜,農友不小心就會在土壤內施用過量的化肥。台灣大部農地位處亞熱帶、高溫多雨、淋洗旺盛、複耕指數高、土壤有機質不足、根系淺化、作物衰弱,不懂化學肥料的農友通常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加上一些商業化的垃圾文章,化學肥料自此被嚴重污名化。
話說回來,有多少人懂化學肥料呢?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
所謂的“能量”,我們以為可視為作物是否健康快樂的一種指標,就像工作沒壓力、天天吃飽、睡好、身心愉快、老婆溫柔、孩子乖、老闆不急,我們也會隨時充滿活力與能量。換言之,“能量”與我們所言的“有機養分”成正相關。
作物衰弱時,有機養分開銷大且入不敷出,也通常會被過度關注而過量施肥或噴藥,容易讓人聯想成施肥或噴藥的負面影響。
所以這件事,錯不在化肥或農藥,而是錯再亂用或濫用的思維與作法。
您相信嗎?高山茶農迷信的“黃豆葒”茶香,我們善用尿素也辦得到。
在正確使用化學肥料的前提之下,作物也會很有能量,因為我們也曾以盲樣去找知名特異人士發功來測試,很不幸的,大師他分不出孰為完全有機栽培者或孰為慣行(雖有用化肥與農藥,但是在我們的規範之下執行)栽培者。
我們無意挑戰知名權威,只是提供大家另一角度來了解問題。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使用葉面肥應有的思維



試想一條通往山上唯一的蜿蜒山路,因風災而斷了,山上山下的所有交流在一瞬間成了斷路。山下的物資急著送上山,山上的老弱婦孺急著下山,您以為最有效的方法為何?
急著想要修好山路,卻需耗費一段時間,短時間很難順利修好。如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內容一般,直昇機還是最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直昇機酬載量有限,且成本高昂。
世界上沒有隨時都能保持完美的生長介質,這些介質原有的不完美常會影響嚴重作物對養分的利用效率,加上變化多端的氣候因子,作物很難如其所願得到該得到的正確養分補給,通常都是過多、不足或比例失衡的狀況,別小看這些意外的小狀況,日積月累後,會讓作物體內養分組成嚴重失衡,衍生很多問題(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3&prev=29&l=f&fid=15)。
土壤內存在這限制養分有效性的限制因子,但一時無法改善這些限制因子,葉面肥就向天降神兵一般,正確且有效地提供植物合適的養分,化解關鍵時間內的斷糧斷炊危機(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25&next=219&l=f&fid=15)。我們再次強調,關鍵時間內,正確使用葉面肥,除了基本的肥效外,還能獲致病蟲害防治與生長調節的效果,即使其中完全不含農藥、生長調節劑或荷爾蒙。
但如同動用直升機一般,資源應花在刀口上。農友應明確地搞清楚需噴施那些葉面肥以化解眼前的作物養分迫切缺乏危機,否則,亂噴一通反而適得其反,缺的會更匱乏,多的會更浮濫。
最後,噴施葉面肥有效,不要太高興,這代表以往的肥料無法正確且適時地自根系往上輸送,還是要趕快找出究竟原因,並設法改善,葉面肥只是應急的手段而已。

葉面肥-急救作物營養不良的有效手段

 葉面肥藉植物的氣孔與細胞間隙進入植物體,肥效不受根系與土壤間的複雜因子影響,利用率遠遠超過地面施肥(有時地面下100公斤的磷肥還抵不上葉面噴施1公斤磷肥的效果)。
葉面肥更是土壤作物醫生團隊用以調整作物生長機能的良好工具。很多農友想法上一時還是轉不過來,常吶悶為什麼下了一堆肥料的效果還比不上葉面噴施的一點點?為什麼有時噴了一堆藥的效果還比不上葉面噴施一些肥料?甚至還會質疑我們是不是把生長調節劑或農藥加入葉面肥之內,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反對在使用者不知道的狀況下於葉面肥內添加任何生長節劑、植物賀爾蒙或農藥的成分。
換言之,正確使用葉面肥時,除了可獲致基本的肥效外,甚至還會有作物生長調節與病蟲害防治的效果(農委會長官別緊張!我們指的是“正確使用葉面肥”這件事,而不是意指任一葉面肥產品)。
這是因為作物生長健康,病蟲害本來就不易侵擾(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76&prev=78&next=29&l=f&fid=15)。我們會積極經營作物生長的各種正常環境,葉面肥是矯正作物體內營養失衡的有效方法,我們可藉此回歸作物營養組成的正常面與其對病蟲害應有的耐受性。(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3&prev=29&l=f&fid=15)

土壤的毛病

這邊所謂土壤的毛病不是指躲在土壤內的青枯、立枯、疫病之類的植物病害病原菌(土棲性病源),而是指土壤內種種不利作物生長的既定條件。有些可輕易改善,重點是您有沒有找到對症的關鍵危害因子;但有些即使是找到了問題,也要耗費很多資源或時間才能改善。
土壤有那些毛病?概分三方向。
物理性質的毛病:通氣、排水不良、質地不均...等。
化學性質的毛病:土壤酸化、土壤鹽化、養分失衡、土壤污染、有機質不足...等。
生物性質的毛病:土壤微生物相活力不佳、土壤微生物相單調、病源菌強勢...等。
其中,當土壤土壤化學性質與土壤物理性質不甚正常時,土壤生物性質也很難有健康的表現。
土壤應視為作物的一體,作物長不好,真的不能只看地上部,還要往下看看地下的部分。
作物病蟲害危害嚴重時,除了有機農友外,我們不排斥安全用藥,但建議農友還是要去深究病蟲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我們應把病蟲害視為一種評估作物生長環境與土壤根系健康條件的一種指標。從這個角度,農友反而會因此感謝這些“提出警告”的病蟲害問題。簡而言之,農友正視這些諫言,並根本積極改善,農友的農事會越做越輕鬆,越做越快樂。
土壤是植物生長常見的介質之一,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替代介質株如:蝴蝶蘭的水草、國蘭的花生殼、泥炭土、椰纖、花卉用的岩棉…等都應考量這些問題。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習以為常,倒非為是。


田間常常存在一些明明事不對的,但大家看習慣了,認定既定事實後,就以為它是對的事情。
孰是孰對,有時事情是看待角度的問題,但所謂對的事情應同時兼顧農民的收益、環境永續經營、消費者健康等三層面的思維,若只利其中任一方,代表其中還是有些待檢討的部分。
其中的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找出其中該檢討的重點與相關因應對策,把可以盡其在我的部分盡力做好。這是看來有些嚴肅的邏輯問題,我們帶過就好。
田間常見的不合邏輯常態有那些?隨時都有,隨時都在發生,只要您用心,一定都找的到。
我們略舉以下案例。
案例一:枇杷早期(9/20)開花的花絮外表在近來都會轉黑,9月底後開的花為較乾淨的乳白色。黑褐化的花較容易落花或消蕾,乳白色的花結果機率就高出很多。農友長久以來對這般狀況也束手無策,也尊重黑褐化的花較容易落花或消蕾的事實。然而藉由適當補充微量元素與枝條修剪安排,這個事情還是可以順利克服,我們有許多這類的成功案例。
案例二:嬌貴的草莓。消費大眾總是會聯想到不耐貯運、好吃卻很危險;農友會想到草莓要下很多肥,會在植畦內預埋過量肥料。其實這都是有待調整的認知。照片中的草莓位於大湖市區台三線旁,只在植畦內預埋農友慣用純氮用量的1/5以下,適當地使用滴灌養液與葉面肥,植株壽命較同期種植者延長40天以上(比別人早開園,卻也比別人多40 天可採)。草莓果肉紮實、口感多汁且彈牙,香酸甜兼具,大大有別於一般的草莓。
案例三:夏果檸檬需求高,產量高,但供過於求,價格不好。冬果檸檬需求少,產量更少,但求過於供,價格很好。因此,很多農友刻意把檸檬產期調節於冬季產出。圖為屏東鹽埔鄉某檸檬園,園主高齡70(不會用電腦,無法傳照片給我們來進行遠端診斷),其土壤pH7.6,肯定會有微量元素有效性低下的現象。園主於枝條修剪後,我們一直要求他要緊迫盯住新梢的健康狀況,因為新梢健康與未來花果品質有很大關係。連續幾次電話中問他,葉片的顏色與色澤、型態是否正常,他的答案都是肯定正常健康。我們深知事有蹊翹,但園區遠在屏東,無奈又無法立即看到影像或照片。還好後來抽出空閒直奔去現場,我們看到該區域所有檸檬新梢都差不多像照片中的狀況,略缺硼、銅、鋅、鐵,連鄰田也都是如此,甚至更嚴重,因為園主有依我們建議適當施用檸檬專用的微量元素,相對別人的狀況當然健康許多,他當然樂在心中,但是離我們要求的標準還是差很多。
案例四:大部分的農友與消費大眾總以為金煌芒果不耐貯運,其實這只是缺鈣硼,我們可藉補充適量的鈣硼與調整枝條安排及葉果比就可以輕鬆克服這個問題。
案例五:大部分的茶農朋友都認定茶是嫌鈣作物,但每公頃茶樹於每季生產過程中會需求3-5公斤的鈣,偏偏我們的茶園都位於土壤鈣含量不足或鈣有效性差的土壤上,限制給鈣,造成茶樹日漸衰弱,病蟲害越易失控,品質產量下滑,適當補鈣,低海拔也會變高海拔。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albert7452/article?mid=203&prev=210&next=193
言歸正傳,田間常見的不合邏輯常態隨時都有,隨時都在發生,只要您用心,一定都找的到。這往往就是農友漏財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