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高接梨已開始採收,鮮嫩多汁的梨子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採購。今天我們依例行行程前往田間為客戶巡診,因還有黃金梨掛果於樹上未採收且後續還有果樹的禮肥事宜,此刻的巡診與客戶下一季的收益有極密切的關係,我們非常謹慎以對。看到熱絡的水果交易,除了感受到農友收成的喜悅,也為台灣的平地高接梨產業未來抱持更高期望。
真的很奇怪,北半球每年最早的梨產出地就是在台灣,有先進的農業技術,卻搞得讓農友賺不到錢。說怪不怪,其實我們都知道答案,也有解決對策,但孤掌難鳴。老話一句,礙於篇幅有限,有興趣的人我們再討論,這個議題可易讓我們聊3天也聊不完,改天我們閒一些時,再來寫一些會被罵的文章。
巡診其間我們聽到一個有趣消費爭議的案例。某遊客吃某甲果農的豐水梨,且透過某甲果農準備的糖度計(它真的不該叫糖度計,引起這麼多的爭議) 看到Brix 12。議價完,二話不說,買了3萬塊的梨子打算回家去餽贈親友。離開某甲攤位後,途中又停留於某乙果農的攤位,並試吃某乙的豐水梨,同夥一行人試吃後都認同某乙的豐水梨比某甲的甜且風味更好。話說某乙果農雖未於現場準備糖度計(千萬不要叫它糖度計,會害死人),但據某乙說它的豐水梨Brix測值為10.8,重點是甲乙二家價格不相上下,乙家的果皮較黃並帶有果香味。甲乙與買梨的客戶為此吵成一團。
甚麼是糖度計?就是它,江湖人稱糖度計的“傢俬頭”。(我們也是用這家公司的產品,連結一下應不會介意吧!)。其實不是它害死人,而是因對它不理解而造成爭議。
人稱糖度計其實合理的名字叫折射度計。
農友常用以測量水果汁Brix測定方法,如下說明
http://www.atago.net/chinese1/g_fruits.html
其儀器結構與光學路徑測量原理,如下說明
http://www.atago.net/chinese1/mame.html
Brix只是用以評估光線通過溶液介質折射角度的一個刻度指標,溶液內的不同可溶性物質濃度都會影響光線通過溶液介質折射角度,換言之,光線通過溶液介質折射角度變化系溶液介質內可溶性物質的“總表現”,因此,若溶液其中含多種可溶性物質,那更不容易藉此去定出個別溶質的含量。很不幸的,天然水果果汁組成複雜,貢獻甜味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只占一部分,還有其它的有機酸、酚、醇、甚至礦物質….都會對整體Brix測值貢獻一定比例的權重。
折光度計正確用途是用以測定某組成穩定產品內特定可溶物質的濃度,如賣涼水、飲料的店家,常用的配方是固定且習以為常的,因此水分多寡的掌握是他們掌控品質的重要依據。測出多少Brix可對應出多少的含糖量與如何的口感,他們都有一套“習慣的對照標準”(專業的說法稱校正曲線或檢量線)。
面對穩定組成物質,這樣的“習慣的對照標準”才有存在的意義,若面對組成複雜變化多端的天然物,就只能參考一下了。
上面的敘述看不懂嗎?沒關係,看一下下面的實驗結果。
我們取材自來水、不知濃度的鹽水(是鹹的,只有自來水+廚房的鹽,不含糖)、清醬油原液3種材料分別以折光度計測量其Brix,結果如下:
自來水 Brix 0 /不知濃度的鹽水 Brix 5/ 清醬油原液 Brix 15
若有人告訴您他的豐水梨Brix 只有5,您可以肯定告訴他不夠甜。若有人告訴您他的豐水梨Brix高達15,您是不是該想一想真的很甜嗎?
我們您以下建議
1.所以要迷信Brix的測值。
2.也不要再把折光度計叫糖度計。
3.折光度計可以用來測鹽度或各種液態產品內含可溶物質的濃度。
4.Brix 較高,甜味口感不一定較高,尤其是面對組成複雜變化多端的天然物(如水果)更是如此。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溫(網)室設施栽培的麻煩
常聽到很多農友感慨辛苦耕作的心血,很可能只要遭遇一場小小的風雨就被摧殘殆盡,或是因來自鄰田的病蟲害感染而前功盡棄。
怎麼辦?蓋一棟溫室吧!只要預算許可,不少農友會舉雙手贊成這個選項。蓋一棟溫室,真的從此順利美滿嗎?
事實不然,把病蟲害與風雨隔離在保護空間外,讓被隔離的作物在溫(網)室的空間內生長,看似積極地防禦了逆境影響因子的危害,但很多問題都在溫(網)室蓋好以後才開始發生。
我們不是反對溫室的設置,而是揭露設置溫(網)室後會發生的問題,其實只要能了解所有問題的原委並針對這些問題去規劃溫(網)室的設計與管理方式,溫(網)室也可以成為幫助農友賺大錢的好幫手。
常見的溫(網)室設施栽培可能會遭遇以下麻煩
●植物生理環境的改變
1.光品質與量的改變
溫(網)室上方的覆蓋物質(如玻璃板、透明PE)會改變日光進入系統內的質與量,若經長久使用後,其上的蒙塵、附著物、質料變化…會讓光的質與量背離作物需求的正常面,這些光的質與量變化會讓許多作物發生外觀、組織、營養成分與食用口感上的變化。
2.散熱不良
大氣對長波輻射的吸收力強,而對短波輻射的吸收力比較弱。設施內物質照射日光後把能量轉成紅外光(長波輻射)向外發射,設施內留滯的空氣變成為吸收這些紅外光的良好介質,若設施內的空氣無法與設施外的空氣充分流通,熱能將累積於系統內造成溫度的高昇。實務經驗中,在某台灣北部農場透氣不良的設施內,地表上200公分處在7月日正當中的溫度可達74℃,地表也有42℃高溫。
當溫度高於42℃蛋白質的流動性大減,並將進入半凝固狀態,相信應該很少有作物會喜歡這樣的高溫。
3.通風不良
設施內留滯的空氣除了導致高溫外也會讓濕度大增,我們可自設施內作物白粉病、露菌病的盛行來印證。
此外,溼度的提升也會間接造成養分的失衡,如氮的過量吸收與鈣的缺乏所致的番茄爛屁股(頂腐病),有時也會有硼、鐵的缺乏。
●病蟲害的失控
不要以為把病蟲害關在外面就沒事了,您關了他們的門,上帝開了他們的窗,無孔不入的病蟲害會設法滲透您的系統,最後您會把病蟲害關在設施內,還越關越多。
猿葉蟲與黃條葉蚤是當前設施栽培的大敵,設施內食源充足,害蟲不虞生存資源匱乏,系統內的害蟲生長狀況有時比系統外的還好。
一般設施栽培多是旱作為主,並多年連作(投資額高,要高周轉率、高利用率才能盡快回本),許多土棲性病原(真菌、細菌、線虫等)很快地就會成為系統生態的要角,致使作物栽培的風險頗高。
上述的猿葉蟲與黃條葉蚤與土棲性病原其實用農藥還是無法完全克服,最好的方法是輪作水田,而蓋好了設施後除非是颱風把設施拔除,否則,應該是沒有人會想要去輪作水田。
●土壤性質的劣變
1.有機質消耗嚴重
關在設施內的土壤因為高溫、多水、頻耕犁,有機質氧化損耗相當嚴重,因此,土壤很容易硬化並結塊。另外一提,常有農友拿著報告問我們,土壤分析報告有機質已高達10%以上,為什麼土壤還是又硬又沒結構?土壤中若含有越多的粗纖維有機質,土壤將越鬆軟,越不會結硬塊,而實現行常用的有機質檢測方法並無法區分土壤中的粗纖維與低纖維有機質。因此,容易發生高有機質測質含量很高的土壤,但土壤依舊死硬的狀況。
2.電導度提升
不管您以前下過甚麼有機或化學肥料,凡是未被作物吸收與利用的,最後都會轉換成“化學鹽”留存於土壤,這些“化學鹽”可溶於水的部分會隨土壤水而流動。溫室的高溫讓土壤水分蒸發旺盛,毛管水把“化學鹽”帶到土壤表面後水分蒸發入大氣,留下一層白色的鹽晶析出,他雖不是廚房裡的鹽,但卻有同樣的負面影響(造成滲透壓逆境),作物的根碰到它,同樣會脫水而發育遲緩,甚至死亡。
缺乏從天而降的降雨淋洗與持續累積的“化學鹽”,若遇上粗纖維有機質的退化,將更加惡電導度的負面影響。
3.土壤供應養分失衡
溫(網)室本來就是一個人定勝天思維下的產品,就另一個角度而言,它也是逆天而行的產品。承前所述,溫(網)室迅速改變了作物生長的環境與條件,但作物原有的生理習性不見得順利調適,因此,管理者得視其需求協助修飾,否則,很快就會踢到鐵板了。
溫(網)室內作物利用養分的模式與溫(網)室外大不相同,肥培計畫的設計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土壤供應養分失衡。
現行的有機栽培法規對資材設限過當,從事溫(網)室的有機栽培業者將更容易遭遇這個問題。
●生態環境的劣化
每一棟溫室本身就是一個生態孤島,溫室越大,代表生態孤島就越大。一般而言,長期存在的大面積的溫室,存在越久,面積越大,其對周遭的生態環境影響越大。
這是近來強調有機設施栽培者須正視的問題,其實大面積設施栽培對環境的戕害也是不容小覷的。
●維護成本
不必多說,時間到了有破損有變質的就要更換;颱風來了,運氣不好也要花錢。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西螺良質米-農產精品品質再提升計畫
近來在大家的印象中講到好米時,不免就直接聯想到花東的好山好水、好空氣;而說到西部的米,有時還會想到空氣污染、水污染與土壤污染。這是很複雜的問題(花東的地利加上產品的優質條件與行銷資源投入),確實西部的工廠設立的密度比東部高出許多,且過去也曾有一些不好的紀錄,但因近來環保意識的抬頭,且眾人密切的關切之下,西部稻田在這方面的風險已比過去減少許多,甚至是被更嚴苛的檢視。
有個計畫已經執行了快滿1.5年了,最近小有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土壤作物醫生館與西螺的稻農們正在執行品質再提升計畫,期望讓大家重新認識西螺的好米。
日據時代的西螺稻田是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用稻米產區,「獻納米」就是當時的御用米。輝煌的過往史實,讓西螺人津津樂道,但是在近年來的全國好米比賽中,西螺米雖表現不差但總是被擠在其他地區的好米之後,這讓西螺人很不服氣。造化弄人,偏偏我們有不少朋友是在西螺耕種水稻,加上我們雞婆與好奇的性格,因此我們也被捲入了這場“地方意識”自覺的水稻品質再提升計畫。
論及西螺米,除了充裕的陽光、勤勉的西螺人、輝煌的過往史實,當然也少不了濁水溪之水。
濁水溪因為溪水中含有大量懸浮顆粒,因此被稱為「濁水溪」。其中之顆粒來自於上游的粘板岩的風化、侵蝕與搬運過程。話說好久的從前,中央山脈在地板塊運動時,經過擠壓而產生300℃以上高熱,經高溫的作用讓原先的砂岩與頁岩變質成為質地細緻且含黑色雲母與平板結構的「黑色粘板岩」。
水分子很容易侵入黏板岩的片狀結構,大大提升了水與岩石內成分接觸的介面,因此,所溶出的無機鹽類也會較其他種類的岩石多出許多。我們可自許多含黏板岩的山坡地易崩塌,且流經水體的濁度與懸浮性顆粒濃度也較高來驗證此觀點。
粘板岩常見於是台灣山區,除彰雲投的濁水溪外,還有東北角宜蘭的蘭陽溪、南部高屏地區的高屏溪,分別沖積而成為濁水溪平原、蘭陽平原、與屏東平原。其沖積土壤主要為粘質壤土與或壤質粘土,pH居中性,土色為黑到深黑,保水力強,透氣性佳,其中鈣、鎂含量豐富,都堪稱台灣農作的重要地區。
花東地區溪流上游多為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這些岩石源自於頁岩、砂岩及石灰岩的變質作用,各岩層之間的節理聯結弱,水體亦可將岩石母質所含的無機鹽類溶進入水中。
西螺與花東的溪流上游母質雖不太相同,而其灌溉水也略有差異,各有千秋高低,以現在的農業科技這些差異是可以忽視的。
怎麼讓西螺米品質再提升?我們先來看一下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的規範。
這其中有超過90%以上的權重是土壤作物醫生可以幫的上忙的地方(事涉專業內容且篇幅有限,暫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與我們再詳談)。
去年,了解問題大略後我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西螺稻農對於施肥管理上有許多待檢討的空間,且並未針對天候、土壤、品種特性及引用灌溉水質的條件去適時修正肥培管理策略。
依此假設方向與客觀差異條件,我們對稻農們提出各別專一性的建議修正方向與改善策略,很有趣的事情行動執行的2個月後立即發生了。在此聲明,我們只提出改善計畫,實際執行者還是配合的農友,沒有農友與碾米廠的配合,計畫不可能會實現。
1、98一期作西螺地區的冠亞季軍都被我們的配合農友所包下,品種都是台農71號。
2、冠亞季軍之食味值都高於90分以上(過往的全國比賽都在85-90之譜,我們在地方賽卻取得90分以上的成績)。
3、98年的全國冠軍賽中,西螺代表在糙米成熟整齊與白米的飽實外觀上略輸一籌。
99年一期作已開始採收,看來還順利,在未開獎前大家也不知後續的結論,但我們還是有一些喜悅想與大家分享。
今年我們選定提升的品種還是以台農71號為主(這是目前西螺的主流品種之一)與慢慢淡出的台稉16。印象中的台稉16,食味品質優良,口感彈牙、黏度較低,還有淡淡的甜香味。其母本為台稉2號,而父本則是帶有大粒型血統的水稻品種。因此在理想管理之下,其榖粒飽滿、粒型整齊,是兼顧產量與口感的優良品種。
而台稉16的米粒心腹白(原本應晶瑩剔透的米粒卻成為白內障),是西螺稻農們最不易掌握的變數,並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還有因對產量過度期望而過量施肥,更加惡心腹白與稻熱病的問題,而這正是該品種淡出西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認為在當前肥料上漲、灌溉水拮据的前提下,台稉16號還是有其優勢,致於心腹白與稻熱病其實還是可藉營養調整來修飾。
下圖為98年一期作的台稉16與99年二期作的台稉16。相同品種、相同土地、相同管理人、相同的碾製程序,同樣未經挑選,98年依農友慣行方式管理,99年則開始執行品質再提升計畫。
不多贅言,光看照片就可看出二者的差異,經品質再提升計畫後,99年的樣品心腹白的比例少了很多且米粒較飽食,碎粒異形粒也少了很多。98年未測食味值,今年食味值為94分(測定人還以為儀器有問題,連續測了3次)。
後續若有好消息再向大家報告。
有個計畫已經執行了快滿1.5年了,最近小有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土壤作物醫生館與西螺的稻農們正在執行品質再提升計畫,期望讓大家重新認識西螺的好米。
日據時代的西螺稻田是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用稻米產區,「獻納米」就是當時的御用米。輝煌的過往史實,讓西螺人津津樂道,但是在近年來的全國好米比賽中,西螺米雖表現不差但總是被擠在其他地區的好米之後,這讓西螺人很不服氣。造化弄人,偏偏我們有不少朋友是在西螺耕種水稻,加上我們雞婆與好奇的性格,因此我們也被捲入了這場“地方意識”自覺的水稻品質再提升計畫。
論及西螺米,除了充裕的陽光、勤勉的西螺人、輝煌的過往史實,當然也少不了濁水溪之水。
濁水溪因為溪水中含有大量懸浮顆粒,因此被稱為「濁水溪」。其中之顆粒來自於上游的粘板岩的風化、侵蝕與搬運過程。話說好久的從前,中央山脈在地板塊運動時,經過擠壓而產生300℃以上高熱,經高溫的作用讓原先的砂岩與頁岩變質成為質地細緻且含黑色雲母與平板結構的「黑色粘板岩」。
水分子很容易侵入黏板岩的片狀結構,大大提升了水與岩石內成分接觸的介面,因此,所溶出的無機鹽類也會較其他種類的岩石多出許多。我們可自許多含黏板岩的山坡地易崩塌,且流經水體的濁度與懸浮性顆粒濃度也較高來驗證此觀點。
粘板岩常見於是台灣山區,除彰雲投的濁水溪外,還有東北角宜蘭的蘭陽溪、南部高屏地區的高屏溪,分別沖積而成為濁水溪平原、蘭陽平原、與屏東平原。其沖積土壤主要為粘質壤土與或壤質粘土,pH居中性,土色為黑到深黑,保水力強,透氣性佳,其中鈣、鎂含量豐富,都堪稱台灣農作的重要地區。
花東地區溪流上游多為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這些岩石源自於頁岩、砂岩及石灰岩的變質作用,各岩層之間的節理聯結弱,水體亦可將岩石母質所含的無機鹽類溶進入水中。
西螺與花東的溪流上游母質雖不太相同,而其灌溉水也略有差異,各有千秋高低,以現在的農業科技這些差異是可以忽視的。
怎麼讓西螺米品質再提升?我們先來看一下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的規範。
這其中有超過90%以上的權重是土壤作物醫生可以幫的上忙的地方(事涉專業內容且篇幅有限,暫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與我們再詳談)。
去年,了解問題大略後我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西螺稻農對於施肥管理上有許多待檢討的空間,且並未針對天候、土壤、品種特性及引用灌溉水質的條件去適時修正肥培管理策略。
依此假設方向與客觀差異條件,我們對稻農們提出各別專一性的建議修正方向與改善策略,很有趣的事情行動執行的2個月後立即發生了。在此聲明,我們只提出改善計畫,實際執行者還是配合的農友,沒有農友與碾米廠的配合,計畫不可能會實現。
1、98一期作西螺地區的冠亞季軍都被我們的配合農友所包下,品種都是台農71號。
2、冠亞季軍之食味值都高於90分以上(過往的全國比賽都在85-90之譜,我們在地方賽卻取得90分以上的成績)。
3、98年的全國冠軍賽中,西螺代表在糙米成熟整齊與白米的飽實外觀上略輸一籌。
99年一期作已開始採收,看來還順利,在未開獎前大家也不知後續的結論,但我們還是有一些喜悅想與大家分享。
今年我們選定提升的品種還是以台農71號為主(這是目前西螺的主流品種之一)與慢慢淡出的台稉16。印象中的台稉16,食味品質優良,口感彈牙、黏度較低,還有淡淡的甜香味。其母本為台稉2號,而父本則是帶有大粒型血統的水稻品種。因此在理想管理之下,其榖粒飽滿、粒型整齊,是兼顧產量與口感的優良品種。
而台稉16的米粒心腹白(原本應晶瑩剔透的米粒卻成為白內障),是西螺稻農們最不易掌握的變數,並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還有因對產量過度期望而過量施肥,更加惡心腹白與稻熱病的問題,而這正是該品種淡出西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認為在當前肥料上漲、灌溉水拮据的前提下,台稉16號還是有其優勢,致於心腹白與稻熱病其實還是可藉營養調整來修飾。
下圖為98年一期作的台稉16與99年二期作的台稉16。相同品種、相同土地、相同管理人、相同的碾製程序,同樣未經挑選,98年依農友慣行方式管理,99年則開始執行品質再提升計畫。
不多贅言,光看照片就可看出二者的差異,經品質再提升計畫後,99年的樣品心腹白的比例少了很多且米粒較飽食,碎粒異形粒也少了很多。98年未測食味值,今年食味值為94分(測定人還以為儀器有問題,連續測了3次)。
後續若有好消息再向大家報告。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關於精品農產品的銷售
近來幫農友推薦農產精品的平台如過江之鲫,有很多人在做,且投入很多資源,但大多做的不是很如意,常讓當初“扶濟農友”的初衷鎩羽而歸。在此,我們提出淺見。
談到買車、買筆電、買3C產品、買….大家心中都有一些長久信任的品牌清單,那購買農產品時呢?您心中理想的品牌又是甚麼呢?
經營成功的品牌可將自有產品與市場上其他產品區明顯隔開來,並可讓消費者聯想到愉快的消費經驗或專業形象。工業或3C產品可被精準地定義其規範與性能,甚至基於良好的一致再現品質,經營者還可經營產品的品牌以增進其市場價值。
相對的,農產品的銷售就辛苦許多。肇因於生產過程中的天候、環境與技術等多重複雜因子的影響,農產品品質再現性質較差,產品質與量的標準差變異很大,即使有心,也不容易經營品牌。更何況當前還有很多經營者對於品牌觀念還是相當薄弱。
成立銷貨平台無疑是“想要幫農友一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終究還是要回歸經濟學原理的正常面,換言之,如何讓農友以環保又有效益的方法去生產“物有所值”的好產品是最重要的原則,因一時熱情或道德勸說的捧場性質之交易無法成為交易常態,消費者也恐有被當冤大頭的怨尤。
農產品與工業產品非常不同,面對生產過程的複雜不確定因子,產品的質與量呈現非常不穩定的變化,這些起伏變化非常不利於農產品品牌的經營,沒有品牌,農產品很不好賣,這也正是許多之前先進的銷售平台面對國產農產品時的無奈,最後還得賣些進口貨來支撐一下場面。
SUNKIST與KIWI是國外農產品品牌經營成功的案例,只要貼上SUNKIST或KIWI,什麼等級就是什麼品質,交易的雙方都很清楚產品的規範,不會有意外或驚嘆。
品牌不能只有精巧的網站、不能只有顯眼的招牌、不能只有用心設計的標示、不能只有動聽的口號,還需要有穩定的品質來做為品牌的靠山,這也是經營農產品牌最難的一面,但這絕不是做不到的事,而是需要投入很多技巧。
務農是攸關國民健康與國土安全的重要工作,絕不是走投無路的無奈選擇。在歐美日先進農業專業國家中,農民是黃金貴族;而目前台灣多數的農友則是相對較弱勢的族群,但現今有技術水準與品牌經營認知的台灣農民也可望逐漸脫離弱勢族群的社會階層。
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品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無非就是要爭取產品銷售的機會,然而大家都忙著在爭取機會,是不是該認真想一想,當機會真的來臨時,是不是真有實力並且準備好了?
延伸閱讀<進一步認識全營養作物>
談到買車、買筆電、買3C產品、買….大家心中都有一些長久信任的品牌清單,那購買農產品時呢?您心中理想的品牌又是甚麼呢?
經營成功的品牌可將自有產品與市場上其他產品區明顯隔開來,並可讓消費者聯想到愉快的消費經驗或專業形象。工業或3C產品可被精準地定義其規範與性能,甚至基於良好的一致再現品質,經營者還可經營產品的品牌以增進其市場價值。
相對的,農產品的銷售就辛苦許多。肇因於生產過程中的天候、環境與技術等多重複雜因子的影響,農產品品質再現性質較差,產品質與量的標準差變異很大,即使有心,也不容易經營品牌。更何況當前還有很多經營者對於品牌觀念還是相當薄弱。
成立銷貨平台無疑是“想要幫農友一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終究還是要回歸經濟學原理的正常面,換言之,如何讓農友以環保又有效益的方法去生產“物有所值”的好產品是最重要的原則,因一時熱情或道德勸說的捧場性質之交易無法成為交易常態,消費者也恐有被當冤大頭的怨尤。
農產品與工業產品非常不同,面對生產過程的複雜不確定因子,產品的質與量呈現非常不穩定的變化,這些起伏變化非常不利於農產品品牌的經營,沒有品牌,農產品很不好賣,這也正是許多之前先進的銷售平台面對國產農產品時的無奈,最後還得賣些進口貨來支撐一下場面。
SUNKIST與KIWI是國外農產品品牌經營成功的案例,只要貼上SUNKIST或KIWI,什麼等級就是什麼品質,交易的雙方都很清楚產品的規範,不會有意外或驚嘆。
品牌不能只有精巧的網站、不能只有顯眼的招牌、不能只有用心設計的標示、不能只有動聽的口號,還需要有穩定的品質來做為品牌的靠山,這也是經營農產品牌最難的一面,但這絕不是做不到的事,而是需要投入很多技巧。
務農是攸關國民健康與國土安全的重要工作,絕不是走投無路的無奈選擇。在歐美日先進農業專業國家中,農民是黃金貴族;而目前台灣多數的農友則是相對較弱勢的族群,但現今有技術水準與品牌經營認知的台灣農民也可望逐漸脫離弱勢族群的社會階層。
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品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無非就是要爭取產品銷售的機會,然而大家都忙著在爭取機會,是不是該認真想一想,當機會真的來臨時,是不是真有實力並且準備好了?
延伸閱讀<進一步認識全營養作物>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花東地區的水稻胡麻葉枯病
水稻胡麻葉枯病近年來常見於花東地區。圖為99年4月20日在玉里所攝得的水稻田照片,罹患嚴重的水稻胡麻葉枯病,1月初插秧到今已超過90天,但生長進度慢得可憐,主要是因為該真菌性病害侵害稻葉,嚴重影響水稻光合作用之績效。不必贅言,後續肯定不會有令人滿意的收成。
具許多專家所言,該病發生於貧瘠土地,缺鉀、缺氮、缺矽就很容易發生。事實上,面對此病害,有土壤肥力改善需求時不能只聚焦於缺鉀、缺氮、缺矽等問題。
具許多專家所言,該病發生於貧瘠土地,缺鉀、缺氮、缺矽就很容易發生。事實上,面對此病害,有土壤肥力改善需求時不能只聚焦於缺鉀、缺氮、缺矽等問題。
奠基於作物健康的病蟲害控制法
農產品的農藥殘毒肇因於不當使用的農藥,農民為了防制病蟲害不得不使用農藥,而這些農藥殘毒也會威脅人體健康。
有鑑於此,土壤作物醫生則推廣予農友另一種病蟲害防制法,這是一套相當有效又安全的病蟲害防制方法,並已廣泛應用在我們配合生產的農場中,且獲致非常良好的成效,完全不必擔心農藥殘毒的問題。
我們師法自然,了解自然的律動後,再讓我們的病蟲害防制作為融入其中,成為自然律動的一環。這些方法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尖端科技,只是我們比別人多花了一些心思去傾聽自然的聲音。
有鑑於此,土壤作物醫生則推廣予農友另一種病蟲害防制法,這是一套相當有效又安全的病蟲害防制方法,並已廣泛應用在我們配合生產的農場中,且獲致非常良好的成效,完全不必擔心農藥殘毒的問題。
我們師法自然,了解自然的律動後,再讓我們的病蟲害防制作為融入其中,成為自然律動的一環。這些方法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尖端科技,只是我們比別人多花了一些心思去傾聽自然的聲音。
進一步認識全營養作物
1.全營養作物的介紹
一群熱愛土地並關心國民健康的農友與科學家組成了“土壤醫生”工作團隊。以具體可行的科學邏輯方法,排除作物生產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逆境;以土地與作物的需求為前提,回歸作物生長過程的正常面。如是的農產品即被定義為全營養作物。
2.力求完美的全營養作物
一群熱愛土地並關心國民健康的農友與科學家組成了“土壤醫生”工作團隊。以具體可行的科學邏輯方法,排除作物生產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逆境;以土地與作物的需求為前提,回歸作物生長過程的正常面。如是的農產品即被定義為全營養作物。
2.力求完美的全營養作物
Why ?長不好、產量不好、品質不好、病蟲害嚴重、不結果、不開花、不好吃、不營養
注意!看到這張圖算您賺到了。
地球上所有植物長不好、產量不好、品質不好、病蟲害嚴重、不結果、不開花、不好吃、不營養……等頭痛問題,都可藉這張圖找到前後原委與解決答案。
植物體全身上下的各部分都可區分為無機養分、水分與有機養分等三大群的組成。
其中無機養分是由氮、磷、鉀、鈣、鎂、鐵、錳、硼、銅、鋅、鉬…等元素所組成,其來源不外乎是農友施肥、土壤母質風化、外來移入…等。台灣農地中最大比例的無機養分輸入當然是肥料的施用,因為,絕大多數的認知都相信,施肥越多,農作的產量與品質會越多。關於無機養分的認知有三重點。
地球上所有植物長不好、產量不好、品質不好、病蟲害嚴重、不結果、不開花、不好吃、不營養……等頭痛問題,都可藉這張圖找到前後原委與解決答案。
植物體全身上下的各部分都可區分為無機養分、水分與有機養分等三大群的組成。
其中無機養分是由氮、磷、鉀、鈣、鎂、鐵、錳、硼、銅、鋅、鉬…等元素所組成,其來源不外乎是農友施肥、土壤母質風化、外來移入…等。台灣農地中最大比例的無機養分輸入當然是肥料的施用,因為,絕大多數的認知都相信,施肥越多,農作的產量與品質會越多。關於無機養分的認知有三重點。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