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不是張嘴喊一喊,最好是開口把飯吃下。
吃飯可救台灣,也可提升自己的健康。
為什麼我們要吃米飯? 本文由 稻米專家張學琨博士提供
- 稻、麥同為人類主糧,米食人口佔一半以上,麵食者34%。
- 自古中國人的祖先已發現米食便宜、易消化、有體力、肌肉結實、較健康;傳授子孫白天要工作以米食為主食,晚上才來吃麥(來夕)類,並以禾代表稻 (禾十爪十白),形容稻一生型態 (秈、秧、稿、稔、穀、穎等),稻穀用於物質交易及稅收之主物(秤、稱、糧子、稅、租),有稻穀可收就有利、社稷才會和平、穩定、吃米飯才有力氣、精力、精神等。
- 現代營養研究,米食營養在糧食作物中最完美;蛋白質利用率高(米:麥 男77:66女71:58);以米食與牛乳酪飼養老鼠結果;血清膽固醇含量雄 81:138,雌85:134(mg/100ml),平均壽命雄1164:1013雌1286:1045日;男人以食米為蛋白質源時血漿膽固醇含量經過22天降低28%,如不吃米飯7天後又增加13%。
- 糙米含有6-8%脂肪,其中78%為不飽和,故米食不易胖;有助消化的食物纖維1-2%及充足的磷,鉀,鎂,矽,鋅,鐵,維他命E及B群,菸鹼素等,均比白米高,故吃糙米飯比白飯為優,身體較健康又長壽,世界米食最多(68kg/人)的日本壽命也最長,台灣僅45kg/人,壽命比日本短6歲。
- 鋅為荷爾蒙的活化劑,不足者精、卵難以形成,造成性冷感,不孕等症。稻米鋅含量約為小麥的3倍,故吃米飯的亞洲國家比吃麵的歐美國家人口增加率較高,美國大學生男性有四分之一精子密度不足,不會生男育女,近來台灣每年稻米消費量由35年前急降至目前的三成,與現在的年輕人無慾、不婚、難孕、離婚率的升高有密切的關係。
- 目前台灣十大死亡率最高的為癌症,次為腦中風、心臟病、糖尿病、肝病、腎病、高血壓等七項均與米食的大量減少有關。
- 大家少吃飯造成台灣稻米虛剩,稻田轉作及休耕,導致稻田面積僅剩下以前的四分之一;稻田蒸發散量減少,獅豹雨消失,夏季氣溫增加;空氣污染增加,造成肺癌為癌症之首;綠色面積減少,有礙視力;貯水與滲漏減少,地下水位與地層下降,造成沿海地區海水倒灌(1167公頃),轉作及休耕導致稻田暴露、表土沖刷,地力貧瘠、等等災害。
- 台灣稻米消費量減少七成結果。均賴進口麥類、豆類、高梁、玉米、飼料、肉品、蔬果類,及其他食品加以補充,導致每年須負擔近3000億的外匯;罹病率增加、健保負擔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