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囉嗦提醒田間土壤物理逆境常是造成作物病蟲害的重要因子,而且常被忽略。
這事,總是狗吠火車。我相信不是大家不聰明,只是我沒有感動大家的說明方法。看看以下二例,看有沒有人會被感動。
這是一片在崙背的蔬菜田,算是濁水溪流域的沖積平原,案主總是不解,同樣管理方式下,田區的某些角落總是長不好,其他地方卻生長良好,長不好的地方也好發蔬菜的露菌病、軟腐病、炭疽病等問題。
我請他以穿刺阻力計去感受生長好與不好之區域土壤的穿刺阻力差異。
果然,立即解決他多年來的困擾。他自己發現,穿刺阻力小者,菜長得很好;穿刺阻力大者,菜長得很差,也是常好發病蟲害的位置。
這些區域的土表面怎麼看都是一樣的,誰會知道底下硬實鬆柔的差異?
同樣的問題,我們到水稻田卻看到完全相反的呈現狀況。
可以明顯地看到這塊傷腦筋的水稻田顏色非常不均勻。這是一塊清水溪旁的沖積地,地質活動讓它相對地勢較高。案主執行友善農法,給的肥料非常少,全區只給了相當於每公頃16公斤的純氮。
有趣的是顏色深淺與底下的土壤密實程度有關。
土壤密實者稻葉顏色較綠,密實程度小的稻葉顏色較淺。顏色淺的部分甚至已經發生胡麻葉枯病。 胡麻葉枯病常是水稻田肥力貧乏的指標。
土壤較密實者,毛細管水吸持能力較好,故較保肥,水稻生長過程可獲得充分肥力,故呈青綠色葉。
土壤密實較差者,意味著沙粒、礫石含量較高,毛細管水吸持能力差,保肥能力差,故稻子無法在生長過程中獲取充足養分,故呈黃綠色葉。
若在慣行過量施肥管理下,綠色那一區可能也容易招惹稻熱病。
總之,發現作物病蟲害時,別忘了往下挖一挖去看看,或許會發掘到一些您從來沒想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