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幫農友推薦農產精品的平台如過江之鲫,有很多人在做,且投入很多資源,但大多做的不是很如意,常讓當初“扶濟農友”的初衷鎩羽而歸。在此,我們提出淺見。
談到買車、買筆電、買3C產品、買….大家心中都有一些長久信任的品牌清單,那購買農產品時呢?您心中理想的品牌又是甚麼呢?
經營成功的品牌可將自有產品與市場上其他產品區明顯隔開來,並可讓消費者聯想到愉快的消費經驗或專業形象。工業或3C產品可被精準地定義其規範與性能,甚至基於良好的一致再現品質,經營者還可經營產品的品牌以增進其市場價值。
相對的,農產品的銷售就辛苦許多。肇因於生產過程中的天候、環境與技術等多重複雜因子的影響,農產品品質再現性質較差,產品質與量的標準差變異很大,即使有心,也不容易經營品牌。更何況當前還有很多經營者對於品牌觀念還是相當薄弱。
成立銷貨平台無疑是“想要幫農友一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終究還是要回歸經濟學原理的正常面,換言之,如何讓農友以環保又有效益的方法去生產“物有所值”的好產品是最重要的原則,因一時熱情或道德勸說的捧場性質之交易無法成為交易常態,消費者也恐有被當冤大頭的怨尤。
農產品與工業產品非常不同,面對生產過程的複雜不確定因子,產品的質與量呈現非常不穩定的變化,這些起伏變化非常不利於農產品品牌的經營,沒有品牌,農產品很不好賣,這也正是許多之前先進的銷售平台面對國產農產品時的無奈,最後還得賣些進口貨來支撐一下場面。
SUNKIST與KIWI是國外農產品品牌經營成功的案例,只要貼上SUNKIST或KIWI,什麼等級就是什麼品質,交易的雙方都很清楚產品的規範,不會有意外或驚嘆。
品牌不能只有精巧的網站、不能只有顯眼的招牌、不能只有用心設計的標示、不能只有動聽的口號,還需要有穩定的品質來做為品牌的靠山,這也是經營農產品牌最難的一面,但這絕不是做不到的事,而是需要投入很多技巧。
務農是攸關國民健康與國土安全的重要工作,絕不是走投無路的無奈選擇。在歐美日先進農業專業國家中,農民是黃金貴族;而目前台灣多數的農友則是相對較弱勢的族群,但現今有技術水準與品牌經營認知的台灣農民也可望逐漸脫離弱勢族群的社會階層。
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品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爭取消費大眾的注目無非就是要爭取產品銷售的機會,然而大家都忙著在爭取機會,是不是該認真想一想,當機會真的來臨時,是不是真有實力並且準備好了?
延伸閱讀<進一步認識全營養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