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科技帶來傲慢與滅亡

照片中又是令我無奈的畫面,這是另一小農,全家的收入有大半就依賴這塊地上的收成,但希望渺茫。

農業本是高科技產業,亙古至今都是,只是太平凡與真實,大家卻都不自覺。

二次世界大戰後,殺人武器蛻變為和平用途,坦克車變曳引機,化學武器變農業藥劑,彈藥變成肥料,滿足了戰後龐大成長人口的營養需求,從此,農業成為工業式的生產,進而人類投入更多科學的研究,讓農業成為見樹不見林的科學迷思角落。

工業式的生產讓土讓貧瘠、讓生態單一化、讓蟲害失控、讓食物營養失衡,吃撐了也營養不良。這般的科技迷失,發端於傲慢,帶來了一時的方便,也正引領人類的滅亡。

或許我言重了,但至少那是“不甚美好的未來”。

事實上,農業不應只是農產品,農產品也不應只是用來餵食我們與牲畜的食物而已,農業為我們所帶來的好處,比您我想像的還要更多更廣。

我自詡為帶領農業生產夥伴了解複雜科學並應用到農產品生產過程的翻譯人。於此,我的角色是替不能人語的土壤、作物說出它們的真正需求,讓農人聽懂。替農人把難以消化的科學研究,轉譯成為輕鬆可用的科技。現在依然樂此不疲。

台灣地小人稠,天然礦產資源匱乏,土壤貧瘠,我們真不能再像過去那般大量產農業的思維,那肯定是自掘墳墓。

近期,我體悟到農業不只是科學、更是哲學與藝術,還有更多生命的道理。而我也正把這些體悟傳播給更多的客戶與農業生產夥伴,期待成為人類面對“不美好未來”的救贖機會。